作者:王圣玉
王圣玉,临床医学学士,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东方爱婴母婴研发中心主管,主要负责东方爱婴课程与抱抱熊互动早教产品研发、“0—6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标准”项目开发等。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学业有成,事业成功。也许在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心急的父母就想好了要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人希望孩子一生都快乐无忧,有的人希望孩子能够继承家业,有的人希望孩子能够圆自己的梦。其实,不论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总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有一定的成就。
成功的人生,由成功的人来决定。前一个“成功”是父母的愿望和憧憬,后一个“成功”是孩子名副其实的财富。当孩子成长为一个成功的人,有了成就,他一定具备了成功的素质和品格。
一、人格对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有很大关系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心理学家对1528名儿童进行了几十年的追踪调查,他们发现,虽然这些儿童的智力水平相差无异,但在成年时成就却显著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格特征的明显差异所致。有成就的人往往自信心强、坚持性好、有独创精神,无成就的人恰好相反。这个研究有力地证明了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人格是在生命最初的五六年里形成的。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童年早期所发生的事情对人格的影响历来为人所重视。这能从美国心理学家Erikson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得到进一步解读。
通过他的研究我们能了解到,在生命头几年,孩子在人格中形成希望、意志、目的等品格,在这些品格中体现出了孩子的信任、自信、自主、独立、主动、勇敢、创新等健康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对人一生的成就都是非常重要的。
0-1岁时,孩子建立基本信任
母亲对孩子采取经常、一贯和可靠的慈爱的态度,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如果母亲对孩子的态度是消极的、拒绝的,那么孩子可能产生基本不信任感,使他体验到挫折和烦恼、恐惧和怀疑。
这一阶段内,孩子既应该形成信任感也应该形成不信任感,而信任感应该大于不信任感。因为在社会交往中,信任他人是交往的必要基础,但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决不应该是一个时时、事事都相信他人的人。
假如孩子具有的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他就会形成“希望”的积极品质。一个具有希望品质的人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对未来怀有热切的期待。因为缺乏必要信任感的孩子会为眼前的需要而忧虑,是无暇顾及未来的,因而不可能对未来怀有希望。
1-3岁时,孩子形成自主感
1岁以后,儿童的肌肉开始成熟,开始学习怎样控制肌肉。这段时间内,父母也开始依据社会行为规范训练孩子的大小便。孩子必须根据父母的要求,学习控制肛门肌肉,知道在什么时间和场合可以大便,什么时间和场合不可以大便。这就在孩子的“随心所欲”和父母的要求之间造成一种冲突,使孩子陷入自己的意愿与父母的意愿相矛盾的冲突之中。
如果父母能以理智和忍耐的精神,坚定和负责的态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孩子的行为,使孩子遵循父母的要求而又不伤害自己的自信与自尊,让他感觉自己能够控制自己,孩子就会形成一种自主感。
如果父母放任自流、过分溺爱,或者严厉苛刻、专制独裁,那么孩子就会产生挫折感,这样的孩子会缺乏自信心,怀疑自己控制生活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如果孩子的自主意识超过羞怯和疑虑,就会形成“意志”的积极品质。意志是人的一种内在力量,它使人自由抉择、自我约束。
4-5岁时,孩子形成主动性
只要在0-3岁时孩子获得了相应的品质,这时他会感觉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开始探索自己能成为哪一种人,他的交往范围开始超出家庭,更多地与同伴游戏、玩耍、交朋友;孩子会对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象力也更加丰富,常常与同伴在游戏中扮演成人的角色;他会对异性父母产生依恋感,并伴随对同性父母的排斥。
这个阶段,如果父母能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给他以充分的自由,理解他,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孩子就会形成主动性,他能以积极主动而且自信的方式对待一切事物,并形成一种称之为“目的”的积极品质,它是人能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标和勇气。
如果父母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的主动性与好奇心,反而讥笑或惩罚孩子的独创性,那么孩子就会缺乏信心,每当主动干一件事时,就想起父母的讥笑或惩罚,因而缩手缩脚、难以成功,导致内疚感的产生。这样的孩子往往循规蹈矩,缺乏进取精神,倾向于依赖他人。
信任、自主、主动,这仿佛正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因素,而它们就在孩子出生后的几年内形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二、信任,是以爱的名义



孩子在童年的幸福和不幸与他形成的健康和不良人格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为溺爱也可能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征,逆境也可能磨炼出孩子坚强的性格。任何早期经验都不能单独对孩子人格的发展起作用。
在孩子早期获得成功要素的过程中,母亲是最有影响力的人。
爱给孩子信任
孩子从早期的童年经验中获得的信任并不仅仅是来源于食物或积极情感的表露,而是有赖于与母亲关系的性质。
不相信的话,我们来看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实验。
心理学家哈洛用铁丝做了一个胸前有可以提供奶水装置的代母,然后又用绒布做了一个代母,前者是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后者是一个柔软、温暖的母亲。两个代母和一群婴猴被关在了笼子里。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婴猴就把对母亲的依恋转向了绒布代母,而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去铁丝代母那里喝几口奶水,并且在喝完之后又回到绒布代母的怀抱。可见食物不能取代婴猴对母猴温暖的需要,所谓的“爱母亲是因为爱她们的奶水”的论断是不正确的。
孩子也是如此。其实,在哈洛完成实验的那个时期,一些著名的儿科专家都曾建议应该定时给孩子喂奶,并且不要过分宠爱孩子,例如不要在睡觉前亲吻孩子。但哈洛根据实验的结果则提倡,应该毫不犹豫地拥抱孩子,因为,爱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母亲和孩子接触带来的安慰感,这种温暖的安慰能让孩子感觉他是被认可的和被需要的,能够帮助他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感,尤其是对母亲的信任感,这是非常重要的。
你关注孩子,孩子回报给你信任
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你会发现,孩子总是能够轻易地就喜欢上那些对他所有的需要迅速作出反应并给他提供各种快乐和益处的人。即使你是一个陌生人,如果你真心的微笑,陪伴孩子玩耍,孩子似乎总是很快就能投入到与你的互动中去。
那些对孩子能迅速正确地作出反应、对孩子表现出积极的关心和爱、与孩子建立默契的互动、在互动中和孩子能注意同一件事情、对孩子的活动给予密切的注意和情感支持、常常引导孩子的行为的母亲,总是能得到孩子的肯定,常常发展出与孩子亲密无间的感情。与这样的母亲待在一起,孩子会有安全感并且显得相当放松。
安全和信任是孩子出生后第一件需要解决的事情,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谈到自我和向外发展。也许人一生中的成功就源于这单纯的、毫无保留的信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信任自己、信任他人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成功看起来才那么的遥远。其实,成功早就在童年给了每个人机会,却不会留给大家时间后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