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摆动在烦恼与快乐之中
盼来了重点分数线,又在盼提档线。盼来了提档线,又盼录取专业和通知书。
18年,这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
妻子怀孕了,高兴,但又担心生个缺胳脯少腿的。生下个健康宝贝,又想把他培养成精英。
从医院抱回家时,他哇哇大哭,吃不到奶瓶里的牛奶,差点就把他再送回医院。还是奶奶有经验,只不过就是奶嘴上扎的眼太小了。
儿子超长超重,很高兴,看来今后是个大个子,不像我。但太重了,我一大男人也真的抱不动啊,走远路不得不用抱着的那只手抓紧皮带。
小家伙太有灵性了。抱着到露天电影场看电影,外国片凶杀的镜头伴着的音乐,居然也听得懂,吓得他在怀里大哭。天!
衣服上有时会发现来历不明的黄色,闻不得的味道。可还是喜欢抱他。那时穷,没车,也叫不到车,自己就学会了三轮车。还记得,那玩意儿真不好骑,虽然不会倒,但就是偏往树上撞。
儿子脸上身上的湿疹是我心头上的痛。外婆抱他看老中医也不顶用。现在肚皮上脚背上还有遗迹。对了,心头最痛的是逗他玩的时候,他一下子冲下了床头。头着地。那一幕,那个痛啊,我的心。抱着上医院,打盐水。噢,还有一次,关门时不小心夹了他的手。痛,真痛。
才八个月,妻子自行车带着他到厂里上班,送到,不,应该是关到幼儿园里。然后是凄惨的哭喊,那个痛啊,妻子至今还感受得到。
奶奶说,孙子不会算算术。这可真急了。连忙教他。还好,反应还不错。得,大班没上,中班就直接上小学了。永远欠儿子一年的童年。
小学随便找了个附近的学校读书。其实是我的母校。一到六年级都在那读书。那时还不错。二年级转到濮家小学,就近。运气,也是不错的学校。数学极强。老师也不错。
把儿子放心地交给了爷爷奶奶,从此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随手关灯,不随便吃零食。儿子很内向,在我们看来非常听话,从不主动要买东西。常常是我们“动员”他买,才会买。从来没有哭闹过。至少在我的印象中。
摇号,终于读了春蕾中学。这是一个不错的民办学校。严。杭州就是这样,初中是民办的好,高中是公办的好。仍旧是理科较强。老师抓得紧。
儿子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忽上忽下的,在20-70间徘徊,不时还出个意外。
儿子逆反期到了,没有顶嘴,但阳奉阴违。半夜三更起来晚电脑。我早上起来,一摸电脑,热的。这一着还是从“永消失的电波”里小日本那里学的呢。也怪我,很小就教他玩游戏,想让他成为电脑专家。那时电脑还没有普及到家庭。
初中毕业,中考,想考14中,一个上升很快的重点中学。但是,考听力,那该死的艮山中学音响却出了问题(也是我的母校)。儿子也没有发挥得太好。本来非常有把握的14中离他远去。不过,好在减去十五分,我们掉到了长河中学,一级重高的尾巴。这个学校原来是萧山五中,滨江划到杭州市区后过来的。办学也有50多年的历史了,住校的。属于老师负责,学生苦学那那种,与春蕾中学倒是一脉相承。
所幸,长河有个宏志班,专门招收家庭条件差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儿子有幸通过考试进入这个班,倒不是以宏志生的名义进去的,而是以“宏志精神实践生”的名义进去的。学宏志精神——知识改变命运。貌似没学到什么。
仍旧是25-70名的成绩。基本上集中在50名左右。意外也有。一模不错,有全省前5000名的实力。二模也不错。虽然难了点,但还是全省前5000名的实力。满心欢喜,至少外地211、985学校是可以考虑的了。像大连理工这样的学校非常向往。说不定儿子发挥得好,可以冲一下浙大。儿子的老师说,长河宏志班的成绩与二中的平均成绩差不多。这句话比较窝心。
庆幸,当初如果进了14中,说不定只能是中下游了,进不了实验班是肯定的了。所以啊,有时候需要点小小的运气。回过头来看,横向地看,不管是八所重高的哪一所,如果进不了实验班,那么也就意味着孩子得不到该校最好的教育。哪怕在杭二中、学军。
大意外这时来了。儿子早恋了。
有一天,他居然把一名班里的女同学领回了家,事先还没说明,只让他妈烧得好一点。傻儿子,知道吗?大人的潜规则那就是女朋友,是带来见家长的。除非你带一群女同学。
写了一封长信,很长。还交待了安全套。晚上儿子来电话说,女同学已有男朋友了。
晕啊。于是又写了一封长信。三角恋大大的不行。如果不想追就别追。一切等高考完再说吧。
儿子还是听话的,坚持考完。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个不甘寂寞的女孩,充满激情的女孩,我那没见过世面的儿子玩真的了,尝到了爱情,也尝到了失恋般的痛苦。总算恋爱了一次。只是时间不对。现在知道,他早在高二下学期到某岛国时就和那女生发生了恋情。
完全没想到高考就这样结束了,出乎杭州绝大多数老师学生的估计,难,偏难。还好,儿子总算超重点线27分,本来以为要读二本了。在第一批重点线3万考生中居中位次。也不容易了,比我好多了。可要是不早恋呢?
无论如何,儿子让我们全家都很开心。老婆成天打电话,不厌其烦向人家报告。秋天到了。收获。
当听到儿子的高考成绩时是妻子打来的电话,那时距家5分车程。见到儿子,我第一次从后面抱着儿子脑袋在他脸上亲了一下。我说的是上学以后的第一次。
儿子真的要到外地去上学了,那是一个海边,全国九所重点大学的一所,不过是校区,分数要低个30多分,曲线救国。好在宽进严出,和校本部待遇文凭全部一样。生活条件,气候却比校本部要好。可是,周围的人搞不清楚状况,总以为不同的校区,就如同杭二中的分校——“二分”。他们为什么不去查查,如果是这种性质的,能是第一批录取只收4000元吗?!还是有点苦恼,来自于做父亲的面子。我不禁又想起儿子的早恋。要是不早恋校本部也是非常可能的。事实上,平行志愿中所有的志愿我们都超过很多。我宁可保守一点,再保守一点,也不希望儿子12年寒窗因为我的错判,而滑到二档学校去。事实证明,4900个孩子,考上重点线,但却面临着“征求志愿”的命运。有的孩子超过重点线近100分,却落得这样的下场,连浙工大好专业都轮不到了。太可惜了。
现在,儿子终于考上了,三个平行志愿的学校全部超过了提档线,以第一志愿被录取了。儿子同学说:你爸爸真牛,选了一个那么有前途的专业。儿子转述,脸上没什么表情,可心里那个高兴啊。
人生总有后悔的地方。原来我很担心内向的儿子不会追女孩子。现在不用愁了。儿子高高大大,长得不错,学习也还好,可儿子将来会找一个什么的儿媳妇呢,大学里会不会重演高中一幕呢?
问号太多。毕业了要不要找工作?要不要考研?回杭州,还是到上海北京深圳?结婚,生孩子......不敢想。不想也罢。
养儿,我感觉就像是一只钟摆,一边是烦恼,一边是快乐。不管摆到了哪一头,做父亲的心啊,永远都是悬着的。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没有痛苦的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