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猫鼠一家 |
吸而不收不如不吸
有一次到海南三亚去玩,看到海边松软干燥的沙滩就非常兴奋。可是,就在我跃跃欲试的时候,我却突然挂了彩。原来,我不小心踩到了沙滩上一块海绵,里面尽是水,结果溅湿了我的新裤子。这突如其来的遭遇令我措手不及,也令我若有所思。
同样经历风吹日晒,同样经历海水冲洗,为什么一个能留住水,一个却不能呢?推而广之,同样是听课,同样的老师在讲课,为什么有的同学总能比我学到更多的知识?看来,就像沙子与海绵一样,对待吸收的姿态决定了它们最终的结果大相径庭。
数学是我的强项,我常常怀着一种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欣赏枯燥数字堆砌的公式里埋藏着的对称与逻辑美,正是这种兴趣,让我做完了作业,再找参考书来学习。可是,面对语文,我常常是敬而远之。语文作业不到最后一刻决不会先做,所有的作文更是在开学的前一天晚上突击而成的。
我爸爸是个搞文字工作的,在他眼里,那就是他的土地,家里的吃穿住行都要靠它种出来,可以说他是带着一种我对数学的崇敬之心去对待文字的。因此,当他每每看到我那破烂的文字的时候,哇哇大叫也就情有可原了。
中国文字其实非常精妙,吸收也是这样。同样是吸,但结果却不一样,就是因为对待“收”的态度不一样。科学已经证明,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水平相差并不大,当然我的语文能力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上高二的时候,我悄悄地喜欢上一个女同学,于是对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老师请同学谈谈诗经,我的发言把在讲台一方的老师惊得差点把眼镜打碎了。
高效率学习有时就像海绵吸水那样。我曾仔细研究过海绵,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幢大楼,里面有很多的单元,单元里又有很多的房间,房间里又有几个房间。这些房间既独立又相互连通。抓紧时间学习,也像集腋成裘,用点点滴滴的时候,难点攻克一个算一个,等你把所有难点解决了,你也就融会贯通了。
时间是有限的,所谓逝者如斯夫。三年高中一闪即逝,一个学期一晃就过,如不抓紧,时间就会像水渗过沙子一样地悄悄流走。如果我们的学习只为应付老师,应付家长,那么耳朵很只能就成为一种摆设,脑子很只能成为一盘散沙,留不住更多的知识。
吸而不收,不如不吸。让我们的脑细胞高速运行起来吧,就像海绵一样张开渴望的毛孔,保留一切有用的知识,期待有一天的喷涌而出。
以下是网上找到的文章,可能是材料的出处。它省去了若干段,以考验中心思想的概括能力。太坏了。
漫步在海边,呆呆地望着海浪一次又一次地扑打着海岸的沙滩,享受着海风拍打脸庞的惬意,忽然,我眼前一亮,那是什么?只见有一只吸饱了水的海绵静静地躺在沙滩上。我走过去,拿起了它,可它却不怎么滴水,但一拧,水哗啦一下流了出来。
“哦,海绵挤出水了! ” 我有意无意地说。这时,无意间注意到脚下的沙滩。又一个浪打来,水有的渗进了沙滩里,沙子似乎饱吸了这很多水,但这水真的是像海绵一样被吸进去了吗?我捧起一把沙子,仔细看了起来......
噢,原来是这样。浇下去的水通过沙子之间的缝隙流走了。
饱吸了水的沙子发出骄傲的沙沙声,海绵却还一声不响地躺在沙滩上。
学习生活中,你可能像沙子一样让迎面扑来的机会、知识从不经意间溜走了,而你也可能抓住了机会,取得了成功。半桶水直晃,满桶水却不晃,留给我们毕业生的时间毕竟不多了,为什么我们不像海绵一样多吸取一些知识呢?
海滩上,依旧躺着沙子和静静的海绵。
又是一阵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