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那些迎面而至的友人(上)

标签:
方心田同道生活随笔教育 |
分类: 生活咏叹 |
郑板桥曾作七律《赠袁枚》,其中有这样两句:“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说的是郑板桥对袁枚的学识才华钦服不已,把与他交往视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君有奇才我不贫,我每交一友,也总有这样发了财的感觉。在人的短短一生中,不断地行走山水,丰富新知,结识新友,充盈内心,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乐。
2013年,我借得工作之便,有幸结识了一些同道友人,深感光阴没有虚度。但我也知道,相识容易相知难。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让我们谨记培土浇灌,静等花开。
乐陵李升勇
3月下旬,南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北方天高云淡,寒风削骨。我们从南方走到北方,走进了一所课堂改革名校。
校长李升勇,山东汉子,却并不魁梧,然敦实精干,说话既可沉着庄重,一字一顿,也可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特别是做报告时,像放鞭炮一样噼噼啪啪,令人应接不暇。
在我们采写发表的关于乐陵实验小学课堂改革的长篇通讯《潮平岸阔风正满》里,其中有一部分叫《心怀大教育》,说的就是李校长本人。他是个极有教育思想,又有教育情怀,更有教育实践的校长。教育思想、教育情怀、教育实践,这三者集于一身,该是多么难得的人生契机!所以,李校长做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在鲁北一隅,他领着一帮教育圣徒,饮万千甘苦,积十年教训,夯教改之基,终于取得显著成效。
记得采访结束时,我送他一首《乐陵行》:穿鄂越皖看趵突,课改先锋聚北鲁。圣徒学社齐努力,升勇精神飘神州。
济南陶继新
我习惯称“陶老师”或者“陶老”,前者表亲近,后者表尊崇。
其实和陶老师认识,还是在乐陵出差时偶遇。由李升勇校长牵线,我们在宾馆见到了传说中的陶老师。
陶老师乃一奇人。一奇大器晚成,退休后介入教育教学研究与宣传领域,文字喷涌,著作等身;二奇身体健康,本是修长挺拔之帅哥,又坚持锻炼,常年奔走,故精神奕奕,笑语盈盈,丝毫不见老态;三奇达观开明,四书五经、易经八卦、教育典籍,陶老师皆涉猎颇深,故从心所欲不逾矩,修得一副通透身。
在山东,在中国,陶老师是一个人物。这一年,我认识了陶老师,陶老师赐三篇“与名师对话”的长稿,皆刊于《教师博览》,并欣然成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
深圳田国宝
田国宝,祖籍江西大余,故乃老乡老表也。
10月下旬,我们赴深圳采访。由蔡兴蓉引荐,始识田国宝。国宝者,光头,肤白,个头不高,体格壮实,话语不多,憨厚温和,时常一副弥勒佛的笑容。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虽然年轻,但从教之路也算坎坷,公办民办均待过,但现在立足于“弘爱人文NGO”,致力推广人文阅读、人文教育之理念。
他是新媒体时代的自由编辑,他个人创办的“家庭学堂”网站、“悦读馆”公众微信等,在教育圈内美誉连连,声名鹊起。
他有一双金睛火眼,总能推荐出饱含人文思想的佳构宏篇。欲知他的思想情怀,还是“阅读”他的网站微信吧!
成都李玉龙
11月下旬,在四川蒲江出差,经成都返程。逗留时,与由鲁及蜀的老纪晤面。本是老纪尽假地主之谊,结果李老大听说我们翩翩而至,慷慨表达真地主之情。
那晚情形,且允我摘录一段本人当晚微博:
晚上,我们一行受到教育媒体界大腕李玉龙先生及其同仁老纪、王美女、熊帅哥的热情接待,酒是好酒,菜是好菜,席上讲话更是醒人耳目,催人思考,不愧为山东好汉,人才怪才。教育期刊里,《读写月报·新教育》乃奇葩一朵,值得我们关注;李先生更是教育奇人,不断做出我们想不到的事情。
李老大乃行伍出身,没有教过书,却屡屡做出令教育界人瞠目结舌、钦敬不已的举动来。比如主编《教师之友》,策划主持名师批判的“那一代”选题;策划创办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一线教育网;创办主编《读写月报·新教育》,策划“我有这样一个母亲”专题,引发关于小学语文教材问题的大讨论;策划创办新思维学校——“问对学堂”;策划运营校园文化品牌与课程建设之创意工厂……
李老大说:“只有对新世界的探求,才让我心潮澎湃!”信服斯言!
—————————————————
2014,移动互联网发展年!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本人誓将原创进行到底!
如果喜欢,别忘了加我微信公众号:fxt545328
如果讨厌,别忘了扫我的二维码:
http://s7/mw690/001kjgThgy6FL2WVwSWa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