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鲁迅那样做老师
(2011-07-25 08:40:34)
标签:
教师博览鲁迅杂谈 |
分类: 刊物信息 |
诚然,我们距离鲁迅的时代比较遥远了,有些他所惯用的生存智慧、生活经验、思想方法、斗争手段,我们或许不能完全照搬,但他一以贯之的教师情怀、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育人思想,我们则可以秉承过来,庶几可以学之。比如,他对教学工作“总能够保持着兢兢业业,满腔热忱的态度,既尽心尽力,又一丝不苟”;他为保证课堂效果和授课质量,“围绕讲课和教学做了大量的、艰苦的案头准备工作”;他“清醒而敏锐地意识到了当时教育体制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甚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实施力所能及的改革”;他反对学生偏科,“主张学生要强化通识,兼顾文理,开阔眼界”;他“提倡田野考察和现场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他对学生满腔的大爱与深爱;他反对奴化教育,“特别看重年青一代的精神成长与思想自由”。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当学生遭受压制、面临险境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他一生中尽力做的事,唯“立人”二字,首先自己做一个光明正大、爱憎分明的人,给学生树立一个做人的标杆,然后春雨秋露似的熏染学生的人生观。
应该说,当今之世,类似鲁迅先生这样做老师的,也有不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讲台如同图腾,一直受到民间的无比敬重,故而讲台上的人,无形中也要求自我学识完备、道德完善,如此相辅相成,形成人文传统。如本期“叙事”——《孩子们教会我……》,就通过十来个生动的教育案例,阐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荣”的朴素内涵,而这个内涵的根基,就是为师者勤勉的职业操守和火热的爱生情怀;本期“人物志” ——《教学20年:那一次次沉重的自我告别》,作者更是富有鲁迅一般的自我解剖精神,面对惨淡的教育现实,“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像别人一样麻木地活下去。我应该有新的姿态,走自己的道路。而所有这一切,都只有从改变自我开始。”经历一次次的浴火重生,他终于“看到教育的力量,感到为师的尊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我们对体制内的教师关注较多,而对体制外的教师接触较少。那么,这次就让我们特别关注——《专职家教,一道别样的风景》,去看看那些专职家教的教育生活,感受他们或许艰辛,或许荣光,或许自由的教育创业与生命漂泊。
无论哪个时代,哪种体制,有一种精神总是不过时的,那就是鲁迅先生倾尽一生所倡导和践行的“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