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
(2011-07-07 16:47:25)
标签:
散文老年杂谈 |
分类: 故园热土 |
随着自己往岁月深处走,渐渐发现身边的老人就多了,越来越多了。
我姑姑今年才六十,可老态就显出来了,发如雪,体如僵。前几年,因为血压高,还一度近乎中风,好转之后就沉默度日,三天也没一句话。
可前不久,家人们告诉我,说我姑姑不知怎么发了个毛病,本来吃喝不愁,穿着不忧,却偏要起早摸黑地捡破烂,惹得我姑爷和她几个儿子着实不高兴,他们联合起来阻止她,劝也劝了,骂也骂了,甚至把她关起来,却依然阻止不了她的拾荒行为。也是,她三个儿子各有能耐,生活过得均不赖,姑爷身体也尚好,要她捡什么破烂寻几个小钱呢?打打麻将聊聊天,安度晚年就是了,却去路边屋角捡破烂,丢人现眼的,旁人会如何议论他们?不知情的还以为他们虐待了她。所以,姑姑几乎成了众矢之的,走到哪都有说客想说服她。可是,姑姑顽固得像她手里那个塑料袋,怎么也扯不掉,实在逼急了,她也会说一句:“我不做能行吗?上头还有老人。”
原来,姑姑担心的是还要赡养九十多岁的公婆。可是,别人包括姑爷他们,为什么就不担心呢?这不有病吗?你身体也不好,难道要你寻钱?安心呆在家,别撞上汽车了。——家人邻里一致这样认为。
然而,我却由衷地想替姑姑说几句话。姑姑没有病,非但没有病,而且非常健康,健康得映出了周边人的毛病来。
姑姑从小就做惯了事,每个日子都在忙忙碌碌中流逝,直到白花苍苍。抚养孩子,照顾丈夫,侍奉老人,关爱娘家,是她终生践行的生活目标。当这些目标完成得差不多时,她也生病了,衰老了。可是,勤快节俭成了她改不了的习惯,似乎融进了她的血液。即使生病了,衰老了,但只要还能走得动,她就歇不下来。她像一个生命的陀螺,总有一道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她,使她永不停息地往前走。
这样的陀螺,在我的身边并不鲜见。
我那离开尘世多年了的老外婆,却以一种和大地亲密接触的姿势,久久地印在我的心中。外婆的一生,绝对是和懒惰二字绝缘的,她用三寸小脚,终日不息地走出了八十年生命的华章。外婆晚年时,家人们对她的一个毛病,或曰怪癖,颇有微词。原来,无论干活去,还是走亲戚,外婆出门时总要挎一竹篮,走在田头地边,她会不时地弯腰去捡拾人家遗漏的谷穗和谷粒、红薯或菜叶,待到回家时,她总给饥寒的岁月一篮满满的惊喜。以后,到了村人们可以大方一些花费的年代,有些勤俭的老人纷纷罢手,而外婆却依然故我,出门时仍是一篮空空的期待,回家时一篮满满的惊喜。惊喜吗?不,家人们代之以不屑与责怪了。可是,外婆改不了这个习惯,或者说,治不好这个毛病。这个毛病,终于被外婆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也许,只有这样,她才得以安然。
我那年近九十,瘦小然而精神的岳母大人,也有着这样一个毛病——只要出门,她就会随手捡拾柴火,断了的树枝、枯萎的野草、遗失的秸杆……她只要发现了,就会拾起来捆好,背负回家。看看新房后的老屋,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柴火,你或许会惊讶,但你是否知道,在如今液化气慢慢普及的乡村,这些她此生也未必烧得尽的柴火,是她生命的喜悦,是她精神的寄托啊!而且,老人常年一个人在家,独自伺弄着几分菜地,耕种浇灌,锄草捉虫,季季变换着菜地的颜色和味道。我们每次去看望她,她总要摘些新鲜的蔬菜让我们带走,还说:“这个是没用化肥也没用农药的,吃了放心。”
妈妈已经奔七十了,却也闲不住,除了常年独自带养几个孙子女,也在几分田地里安放着绿色的寄托。这不,趁着孙子女去了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身边,她难得悠闲地来到了南昌。在我家呆了几天,就觉得很不习惯,想早点回去,我们挽留,她就说:“我栽了一点棉花,要去拔草撇枝呀!”
是人,就肯定有毛病,何况老人!可是,这样的毛病,我却希望人人都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