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教师博览•原创版》目录与卷首
(2011-04-11 14:51:26)
标签:
教师博览原创版目录卷首教育 |
分类: 刊物信息 |
《教师博览》(原创版)
博览人语
种花与树人
叙
每一个你都很重要
“画家”小奕
《非诚勿扰》给我们上一课
无心插“柳”
孩子,把头抬起来
青涩的芬芳
幸福需要落脚点
人物志
教育路上,激情行走
征
父亲的魅力“语”和“文”
当个教书匠又有何妨
预言家
有灵魂的数学课
专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访周国平先生
人文课
光环下的阴影
视点
想说“简单”不容易
由衷的欣赏与真诚的批评
专栏
另一种腐败
“做”出来的教育
散
教育随想
亲
买小孙女的画
书
在喧嚣中享受一份宁静
生
理发记
文
遥远的栗树沟
镜子
梭罗的苹果
语词笔记
品刊
倡导博览·指导博览·研究博览
————博览人语————
种花与树人
袁海波
我是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养花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种花则始于今年。开春,我去花鸟市场买花种。两周后,第一批播下的神香草种子仿佛感应到了我的焦急,接二连三鬼鬼祟祟地从土里冒出头来。
初战告捷,我便想着扩大战果,清明假期,我在一些闲置的花盆里换上新土,种非洲菊,又在楼顶天台上用砖头围了约两平方米大小的一块,填上土作花圃,种勋章菊。种勋章菊的时候遇到了麻烦。根据种子包装袋上的说明文字,勋章菊播种之前要“将种毛脱掉,浸种2小时”。我用玻璃杯浸了种,浸了2小时,种毛并不“脱掉”,只是在水的张力下浮在种子的头顶,一旦种子出水,它又像自然下垂的裙子一样将种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将浸种时间延长至3小时、4小时,依然如故。困扰我的问题出现了:是《种植说明》写错了,误把浸种时间缩短了,还是浸成这样就行了?我该把种毛扯脱再播种,还是顺其自然,让种子“穿着裙子”入土?我本人没有答案,也没有懂园艺的朋友可供咨询。我只好从权,将种子分成两份播种,扯去种毛、留着种毛的各占其半。
目前勋章菊尚未发芽,我不知道,扯去种毛的种子和留着种毛的种子,哪一份会大半发不出芽来。开春种的神香草种子虽已发芽,但算算发芽率,还不到三分之一。养花多年,常常遭遇这类意外或曰遗憾。
这些经历让我联想起教育。近些年,有一句在教育论文中常被倡扬,而在教师群体中提起常会被愤然批驳的话:“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话最初的出处无从查考,依我妄揣,它也许出自某位优秀教师之口,用意在于激励同侪多下工夫钻研业务,也许出自某位家长之口,用意在于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我们尽可以善良地揣度人们创造、引用这话的初衷,但我们在说或在听人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一定得明白,它不是真理,而是一个在到达真理后继续向前迈进了一步的错误结论。
先天禀赋、家庭环境、现实及心灵经历的个体差异,对于教育成败的影响难以预估,但这种影响的存在是确凿无疑的。正如我养花,我自问对每粒花种并无偏见,但把许多同类的种子播在同一块土地上,花同样的成本护理,每粒种子的未来肯定是有差异的:有的能活,有的不能活;有的活得滋润,有的活得蔫头蔫脑。我显然不是个养花好手,那些种子或种苗,如果有幸被交到老花农手里,成活率、“成材率”定能大大提高,但你若想把一包种子交到一个花农手里,要他(她)保证百分之百成活、百分之百培育成可供观赏的良株,我疑心天下没有哪个花农敢接你的烫手活。
一个教师,如若成天强调“学生资质不好”,毫不考虑自己付出够不够,毫不考虑优秀的同行达到的高度,当然有推卸责任之嫌。但假设教师已经尽心尽力,限于本人经验、才具、精力,无法教好所有学生,那他(她)面对有些学生“不成材”这一遗憾,可以无愧。正如我养花,我不可能也无需为那些发不了芽的种子成天自责。作为一名“后进园丁”,我自己仅可保证,接下来的一些日子,我会设法增加自己对神香草和勋章菊习性的了解,试图找出今年种植不成功的原因,如果来年再种,成活率一定要高于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