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文字中和方大哥倾谈

(2011-02-09 16:21:20)
标签:

平静的忧思

书评

杂谈

分类: 《平静的忧思》评论

博主注:郭学萍老师是我的新朋友,去年才相识,才见面,才交流。她是博览型的名师、特级,也是可爱型的小妹、文友。谢谢她对拙著的认真阅评和对本人的鼓励有加。

 

在文字中和方大哥倾谈

——读《平静的忧思》随感

 

江苏  郭学萍

 

是的,心田就像一位兄长。

我愿意称呼其为方大哥。这样的称呼,既显得亲切,又保持着一份美美的距离,多好。

我和方大哥只见过一面,便有一见如故之感。在我眼中,他就像一池安静的湖水,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却波涛汹涌;外表和煦温婉,内心的精神王国却宏大而丰沛。

我首先在他的博客上了解到他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平静的忧思》,然后在《教师博览》QQ群中看到很多Q友向他索要,或购买此书。虽然当时还没有读过这本书,但是朴素、优雅的封面还是博得了我对此书最初的好感。

方大哥把这本书寄给我时,正值学生期末复习的紧张阶段。虽然很想一睹为快,但终究没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消遣这些纸上文字,只好让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在书橱中有了一段清闲的等待。

直到寒假开始,我才有时间捧起这本《平静的忧思》,在文字中和方大哥倾谈。他是一个纯粹可爱的兄长,和他交流,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和故作的深沉,只需搬一把椅子,放在阳光倾注的敞亮的院子里,跟他并排坐着,然后随意地听其娓娓道来。这时候,世界的喧嚣仿佛远去了,生命中许多温馨的细节、许多又忧伤又甜蜜的场景在眼前画卷般展开。

我在文字中和方大哥一起乘舟过渡,看乡下土裁缝脚踏缝纫机时的娴熟与潇洒;听方大哥把柔软的荸荠叶放在手中揉捏,发出叭叭的轻微声响;欣赏着方大哥把自己栽种的新鲜花生洗净煮熟,然后和三五好友猜拳喝酒;或者远远地看着方大哥溜到秋天的田野,忘情地呼吸着那飘荡在野地里的依然陌生但依然熟悉的泥土气息……

正如“老僧只说家常话”,这些看似淡淡的闲谈,浸透了作者的生命精神,和为人为文的人生态度。在书中,方大哥用工笔画的技法忠实地描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故乡的风土人情、草木山川以及日常生活的场景,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展现在我的面前,鲜明生动,令人难忘。作为在农村生活过的我,能很快从他的文字中找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爆米花的师傅是个半老头,看衣着就知道是外地人,面孔有点脏,连带衣服一起沾满了黑烟灰。他坐在小板凳上,正使劲地摇转着小黑猪似的的爆米花机,吐着火舍的熊熊炭火映红了他的脸。终于,他站起来了,闷头闷脑地说了句:‘要炸了啊,你们快走开!’大家纷纷后撤,孩子们则用手抱住耳朵,胆小的更是闭紧了眼睛,一言不发,紧张地期待那一声巨响。”(《爆米花》)

所有生活的细枝末节,均是方大哥入文的“主料”,而“酒”则是不可缺少的“佐料”。平日里的方大哥是内敛的,甚至有些矜持、害羞。然而一端起酒盅,他就会表现出英雄般的豪迈无惧。豪饮时的方大哥浑身上下散发着狂放不羁的魏晋余风,似乎没什么不敢说,也没有什么不敢写的。于是,那些心中默念的人,那些深埋心底的事,呼啦啦全随着酒气喷涌而出,势不可挡。

他对文学的热爱是真诚的,对生活的热爱是浓烈的,书中的文字虽没有那种花团锦簇的惊艳,却有着如万年河水般透彻明亮的思想的微波。他从容不迫地叙述着故乡的习俗和风物,回忆着故乡的亲人和家园的面貌,追思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在乡村生活的情景。那种对故乡最深挚的情怀,那种对故园最深刻的眷念,就像《1989年的爱情》,在那个既荒芜又葱茏的岁月里,灼灼燃烧,噼啪作响。

文字中的方大哥,是一个不善于,或者根本不屑于掩饰内心喜悦和忧伤的人,这点和我颇为相似。谁的心不曾柔软?那些自然而然流泻于纸上的情绪,在我的心中随波荡漾,继而蔓延无边。而就在我倾听、我思考、我感叹的时候,他就停下来,待我回过神来,再继续侃侃而谈。文字在他的笔下,是那么随意,如玉落珠盘,又如一个钢琴名家手中跳跃的音符,雅韵有致,流畅自然,且时不时,他会来一句透着哲理曙光的语句,让人有所触,有所悟。

如果说,方大哥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一组散文,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态度和认识,那么,以城市生活为题材的另一组散文,则是他对现实社会观点的直接表达。他说,安妮是一种病;他说,没有爱情的人是可耻的;他说,好女人是男人的净化处理器;他还说,知己一梦是红颜,红颜知己是梦中最美的花朵。他的内心似乎总是跃动着一个让他牵挂不已的人影,他期待着那么一个旷世的约定……他自顾自地叙说着,陶醉在那曾经的、点点滴滴的过往里。他的文笔老道优美,流淌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这种忧伤是清澈透明的,个人的情绪无法躲藏。我从他的文字中很容易嗅出丝丝缕缕情意缠绵的气息。

忧伤,是《平静的忧思》一书中至为根本的东西。它与方大哥本质上的善良、清高、气骨相连,它是对充满悲剧感的生命的大体验、大智慧,大彻悟。方大哥是一个多情的人,也是一个善感的人,脆弱得犹如森林里容易被蚜虫咬噬的浆果。失恋了,一个人在学校背后的山坡上,闻听松涛阵阵,凝望残阳如血,一时情之所至,竟嚎啕大哭;五一长假返乡,听母亲深夜拉扯家常,讲述自己忙碌农活时的一次意外受伤,禁不住泪眼婆娑;闻听女儿利用国庆长假勤工俭学,初尝劳动之艰辛和不易,一时不忍,眼眶又湿漉漉的了……听方大哥讲述这些故事,其言真真,其情切切,平淡中流溢着真性情,简单中蕴含着大道理。在他“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外表之下,深藏着一颗深情、忧伤而倔强的灵魂。

方大哥走过许多地方,他不是一般的行者,每到一个地方,尤其是有文化积淀的地方,自然会有一番独自的文化思考,他不仅是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还用自己的理解去品味,这是一个有责任心作家的责任使然,也是他的个性使然。他在雪域高原,偶遇两位欧洲佳丽;他因为喜欢澳门的一个小导游,买了一块或有可无的纪念表;他站在鲁迅故居的丁香树下,遥想先生的红尘往事;他在桨声灯影中,畅游灯火绰约下的秦淮河……他在讲述这些游历的时候,听上去是如此的随意,却让你越听越觉有味。

“蛋黄的小野菊一汪一汪的,如眨巴眨巴小眼的星星;小巧玲珑的牵牛花爬满了铁轨边的栅栏,用西洋人的蓝眼睛朝我们含笑致敬”,一个长句,道出了《塞北行》中的别一种野趣,让你不由得和作者一起陷入沉思,在遐想中去找寻他文字中描绘的风景。

他交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每一个都个性十足。听他谈自己和钱理群先生交往过程中,大悲大痛、大起大落的心境,以及最初的不安、最后的释然。

“北大的钱先生曾经是一道别样的风景,他自嘲为北大的乌鸦,认为北大有喜鹊,也应该有乌鸦,这样就生态平衡。北大虽然有着兼容并蓄的传统,但他认为现在的北大是糟糕的,远不可与五四时期的北大比……”

他的文字总是以微见广,似浅若深,平实中有愤意,素朴中含激情。《老了才说真话?》 《也给“重点”泼点冷水》《开开政治人物的玩笑》……这样锋芒毕露的言辞,这种独立自由的思想,使得他的文字不仅成熟老练,还有了沉甸甸的力量。

坦诚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坦然地面对生活的起跌。作为一个久居城市的文化人,他的内心敏感善良、忐忑不安,怀旧之情仿佛与他如影相随。一方面必须向生活与社会妥协,甚至免不了追名逐利;一方面又感到某种尴尬与悲凉让自己窒息。他渴望着有一个清凉世界,能让人宠辱皆忘,淡漠红尘。这使我深有同感,却也深知不易。不由得想起京剧《武家坡》里薛平贵的唱词:“一马离了西凉界,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薛平贵好似一孤燕归来。”

品读方大哥《平静的忧思》,我愈发觉得:没有深情的体验,不会有如此忧伤的心境;没有忧伤的感怀,也不会有如此深情的人生。

方大哥来自农村,骨子里埋藏着深重的农民情节。在我看来,他永远是那个方家村的儿子,在经过长久的跋涉,变成一个城里人之后,仍然盘根于那片温暖的土地。无论他身处何方,他仍是那个朴实勤奋、温厚善良,习惯用文字温暖自己和他人的农民之子。

                                                        2011-2-7

 

 

 郭学萍,小语名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发表文章多篇,出版有教育专著《诗意语文 博客春秋》。个人主页:http://www.djyw.org/user1/125/index.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