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
——苏南记游(二)
苏州,在我心目中是个不能轻易践踏的城市,为什么?因为它风流华美,因为它韵味醇厚。在我们熟知的吴越争斗的故事里,古苏州一直是明星大腕们表演的中心舞台。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伍子胥建吴国都城于此,据说那时建造的护城河今天还容颜未改、流水不绝。两千多年来,苏州一直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李白曾在一首诗里吟道:“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白居易亦赞曰:“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明朝大才子唐寅也吟出:“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怪不得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开篇即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你说,林黛玉、妙玉、香菱的故乡,焉能不风流华美,焉能不韵味醇厚!
所以,这一回,我第一次踏访苏州,是等了很久很久、抱了很大期望来的。但我又深知,越是好的东西,越是不能独占;越是好看好玩的地方,越是需要几番多次的揣摩。贪心不可太盛,生活需要知足。苏州美景无数,我看一二足矣!
话说马建强驾车携带薛农基、姜广平和我从宜兴出发,绕太湖北上,到了无锡。他把我们放下,和姜停留无锡有事。我和薛就乘豪华大巴,沿太湖南下,不多时就到达和宜兴隔湖相望的名城——苏州。
早就耳闻苏州的黑车和园林一样多,果然名不虚传。我们一出汽车北站,就被黑车包围了。根本见不着出租车的影子,我们只好打了辆黑车。记得早几年在北京出差,我和范晓波打过一辆黑车,上了大当。那黑车司机在上路后不断游说我们住他介绍的旅社,结果我们过去一看,环境很不理想,于是我们要他按原计划送我们到目的地,他很不情愿,骂骂咧咧,最后终于把我们扔在了半路。自那以后我有点杯弓蛇影,见“黑”就躲。但这回在苏州,遇上的“黑哥”是个大小伙,面目和气,显忠厚,且善谈。他本是正宗的哥,跑了多年,终因不堪承受税费之重,被迫干起了黑道。第二天,我们离苏州去吴江,竟又打了一辆黑车,司机是个看上去挺美的农民工黑姐。于是,我对黑车的好感,又增了几分。
陈国安,苏州大学中文系教师,古典文学博士。他是薛老师的朋友,得知我们来苏,替我们预定好宾馆房间,并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别墅新居。等我们去到他的城郊新居,高万祥先生、焦晓骏夫妇早已候在那里。大家对陈氏新居的环境优美、庭院宽敞、设计别致和家具古典艳羡不已,尤其是他家的书房,汗牛充栋,琳琅满目,藏书达三万册。我脱口而出:这是真正的书屋啊。
晚餐由焦晓骏夫妇做东,在工业园开发区一个临湖酒店,风光旖旎。袁卫星等朋友陆续赶来,大家济济一堂,把酒叙旧,忙得不亦乐乎!
晚上,我们宿十全路东吴宾馆。十全路并不宽,依河而行,两边粉墙黛瓦的不高建筑物里,藏匿着酒吧、酒店、茶座等,环境煞是清幽。我疑心,苏州是不是还有十美路?十点左右,孟丽华老师携夫来访,送我们法国葡萄酒一盒。此酒后送他友,可惜没有口福,只得干咂巴几下。孟老师打量我几下,说我瘦了,是不是工作太劳累?她去年来南昌参加过我们的笔会,我看着她,心里说:孟老师怎么越来越漂亮了!
第二天,薛老师充分尊重我的意见,利用半天时间游览两个地方——拙政园和山塘街。剩下的寒山寺、虎丘山、留园、耦园、沧浪亭等,只好留待我以后一次一次来享用了。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来苏州,不可不看园林;看园林,不可不看拙政园。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园林之一,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处最早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公元1509年,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如此拙政,倘若放在今天,哪个不想为?蒙蒙细雨中,我们任其濡湿我们的身心,兀自慢步欣赏着布局绝妙的亭台轩榭、花繁叶茂的高矮树木,脑海里一遍遍忆起曾在初中学过、后来也曾教过的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其中一句印象很深——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现在我可以亲自验证了,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的确是一幅很美很美的画面。有居如此,夫复何求!只是对于我等草民百姓而言,此念岂非奢想!

出了可看而不可居住、可赏而不可亵玩的官家园林,我们又来到了烟火气甚浓的平民乐园——山塘街。此街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乃因为:一、它是一条具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它的格局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公元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上任不久,他坐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河道淤塞,水路不通,立即找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七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红楼梦》开篇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可想见其当年“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乃是何等繁华、富贵、温柔之乡!
我们在浏览山塘街演变和苏州商会的一些图文资料后,就由西向东,慢悠悠地步入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古代遗风与现代建筑杂糅的街市里。街铺路边,卖什么的都有,鸡鸭鱼虾、糕点小吃、衣服鞋袜、古玩字画……薛老师喜欢问东问西,这个价格,那个行情,仿佛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者。我则喜欢抓拍一些镜头。就这样且行且摄,扭身一拐,就来到了一道石拱小桥边,桥下是汩汩的流水。这样的“小桥流水”在苏州城内有很多,汊港纵横,街衢密布。晚唐诗人杜荀鹤曾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也难怪到此旅行的马可波罗称之为“东方威尼斯”。走得有点累了,我们就找了家临河的豆腐铺,坐下来,各自要了一碗水豆腐,一边吃,一边和老板娘聊着天。据说,如往西走,就有我们学过的课文《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墓”,那里安葬着抗议魏忠贤阉党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率市民暴动而慷慨就义的颜佩韦等五位义士。因时间不够,看来,只有等下次游虎丘时再去拜谒了。
出了山塘街,我们穿巷过弄,走了好久,也没走到可以打的的地方,只好搭了一辆美女驾驶的黑车(前文已表),直奔吴江赶午饭。
最后,我借用一句名联,胡诌一首《别姑苏》: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姑苏三百六十景,他日重来不匆忙。

(未完待续,图片均为博主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