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庙街
男人街和女人街
——港澳行之二
7月28日晚上十点左右,我们两男两女四个游伴不顾白天的奔走劳碌,临阵脱逃,悄悄的干活,从所居住的盛逸酒店打的来到了香港所谓的红灯区——庙街。
庙街位于九龙油麻地,是香港一条别有特色的街道。它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而闻名,被喻为香港的平民夜总会。早年,很多走投无路的女子来到这里靠卖肉为生,所以港人亲切地称它为红灯区。又因它的商业性和旺角的女人街很相似,又送雅号“男人街”,意在男人喜欢出没也。
傍晚时分,庙街路边的摊档便开始营业。那些摊档售卖的物品相当多元化,包括男女服装、手工艺品、茶具、玉器、古董、廉价电子产品,其间也有不少看相算命的摊档,有时会有粤剧表演。听说早些年还有一些武师在此表演卖艺,或卖药。在不少香港电影和一些有香港作为场景的外地电影中,这里通常被描写成龙蛇混杂、充满罪案的地方。庙街,就是香港小人物挣扎和奋斗的舞台。
我们几个从庙街南门口闯进去的时候,正是夜市高潮。多彩而迷离的灯光使得这一条狭长的古街充满了中古气息,令人仿佛觉得走进了唐宋或者三国的心脏。各种稀奇古怪、便宜到家的小商品摆满了搭建在路两旁的货摊上,大大咧咧的男女摊主则穿个背心套条短裤,或蹲或站,一边帮顾客拣货,一边吆喝个不止。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我发现各种肤色的外国年轻人不少。他们像一个个天真孩童,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喜欢得不得了,可是却没几个真买。
庙街杂乱,但令人喜欢。路边店铺很多在售卖特色小吃,或供应夜宵,例如海鲜、煲仔饭、炒菜及各类面食等等。价钱不贵,味道也不错,深受外地游客的欢迎。庙街的尽头,有几家大排档,食客们把饭桌都移到街中央了,在露天下投箸饮酒,何其快哉!加之一对对的中外男女,面面对饮,目目对视,又何其浪漫!我想,坐下来吃吃海鲜,尝尝本地菜,喝几瓶冰啤,或者干脆站在路边,嚼上几串牛丸、鱼蛋什么的,也不失一番雅趣呀。
我们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听见了一阵轻微的吸吮东西的声音。转首寻找,原来身后一对美国似的青年男女在街道中间亲热。我又想,总共才不到两米的过道,而且人群熙熙攘攘,他们竟然旁若无人地做自己的事,真是教吾等国人大跌眼镜,既惊且羡。

庙街
香港是个不允许非法卖淫的地方,所以还把这里叫做“红灯区”就有点对不起真的“红灯区”。走过了灯火通明的地段,在暗淡的街头屋角,我们果然发现了一个一个吸着烟头、穿着暴露而又装作若无其事的年轻女郎。她们就是所谓的游莺吗?看她们落寞而又急切的眼神,以及一些羞羞答答从她们身边飘过的男人,我还真替她们着急。就像我们如果没有领到薪水,我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同行的女伴嬉笑着催我们两个男伴去学雷锋行善,去做太公钓鱼,我们扭捏不止,岂肯从命!
逛完了货品杂陈人气烘烘的庙街,我们便一直往北走,问了几个路人,终于来到了旺角。
旺角位于油尖旺区,九龙中部,是香港最负盛名的地方。据说人口密度极高,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万人。这里新旧楼宇林立,新楼高耸如云,旧宅古色古香,楼宇地铺多为商店或餐厅。以弥敦道为界,购物中心集中在东面,住宅区在西面。交通十分发达,有公共汽车、火车、地铁,更有专线小巴通宵行驶。

我在旺角
我早知道它,当然不是因为它蝼蚁般的人群,而是因为两部电影。一部是王家卫的电影《旺角卡门》,由刘德华、张曼玉等主演的,讲述的是一个江湖险恶、黑道打斗却又义薄云天、令人泪喷的悲情故事;一部是尔冬升导演的《旺角黑夜》,张柏芝饰演一名从内地北方来香港谋生的妓女,她和一个跨境枪手在一天之内发生了离奇情事。影片中很多飞车与枪战的场面,都是在旺角一些异常狭窄混乱的街景下拍摄的。
电影的作用可以改变世道人心。旺角,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诞生英雄和孵化爱情的神秘之地。所以,这次到香港,我无论如何都要亲临旺角现场,感受感受它作为底层民众生生不息之摇篮的独特魅力。
旺角有多条特色街道,其中“女人街”最受女人青睐。女人街也叫通菜街,因售卖服装、化妆品、小摆设等女士用品而得名。有个叫“莎莎”的化妆品连锁店,吸引了无数内地来的女子。因为它的化妆品很多是原装进口货,且质优价廉。
女游伴在里面挑选心爱之物,大有流连忘返之意,我们就只好在门口看滚滚人流。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参差有序的玻璃房前,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中国的、外国的,好看的、难看的,各种肤色各种表情的人物像电影镜头一般无休止地推涌到我的眼前。说句实话,我的眼睛此时像饿鬼一样饕餮一顿,横扫九龙半岛的人肉盛宴,特别是香艳美人。
终于,夜色深了,走得倦了,我们就溜进了一家叫“许留山”的茶饮店。点了几个精致点心,在轻松的音乐里,在海风的摩挲中,我们尽情地享受着旺角的浓酽夜香,闻吸着,咀嚼着,津津有味,乐不思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