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老师在认真给学生回信
无意中翻到8月17日的《江西日报》,B1版上头条“50年不改是爱心”几个大字赫然跃入我的眼帘,该文报道了万年县青云中学年近80岁的退休教师何子策节衣缩食,先后资助100余名贫困学生的事迹。文中几张配图又一次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啊!敬爱的何老师啊,学生我又看见您了,您还是那么清瘦、矍铄,须发斑白中风骨不改,精神依然!
是啊,快到教师节了,新闻工作者们总忘不了他,我的初中班主任、语文英语生物教师何子策!明天就是第22个教师节了,每年的这一天,人们总会想起他,好像没有了他,生活中就缺少了什么。待我再翻到9月4日的《江西日报》,果然又看到一个后续报道《万年各界学习何子策》,万年县作出了在全县深入开展向何子策学习的决定。其实,这样的决定早不是一次两次了,在我记忆中,当地政府和人们是年年提倡学习何老师的,年年的教师节都有领导去看望慰问的。因为他的影响,当地政府由政协牵头,成立了扶贫助学基金会,积极募捐资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关于何老师,我的感受是非常多的。
1979年9月1
日,11岁的我跨进了初中的门槛,是刚刚平反,重返讲台的何老师以盈盈笑脸迎接了我!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育、培养我们的工作中,以身作则,辛勤敬业,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这些远离家门的乡村孩子,所以,我们这个班不仅学习成绩优秀,班风也极为良好,他教书育人的心血汗水,顺理成当地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些学生认没有子女的他和师母为父母,许多学生也把他当作最知心的长辈和朋友。我读高中时也不间断和他的通信联络,大学时我曾把自己初恋的烦恼告诉他,想从他那里获得药方和安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我也手执教鞭走上了讲台时,我总是自觉地以何老师的行为作为我的参照!
教师的榜样是无穷的!教师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的恩情是永远的!
考上大学的戴勤俐与何老师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受过资助的学生曹文静每年都给“爸爸”过生日
附录:
我写的散文《家访》发表于1995年9月5日《作文评点报》,文中记述了我常作家访是受了何老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影响。
我写的长篇人物通讯《放心,老师送你上学——记老教师何子策的扶困情结》发表于1998年11月29日《教师报》头版整版,我详细记叙了何老师半个世纪来扶助贫困学子求学的故事,以及他的坎坷人生经历,该文产生了一定影响。
我写的长篇通讯《希望工程的“希望老人”》发表于1998年12月21日《江西日报》生活版头版头条。该文也翔实地报道了何老师资助贫困学子求学的人生历程。
——————————————————————————
以下是张诚根、江西日报记者张弛采写的通讯《50年不改是爱心》,朋友们可打开了解何老师的具体事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