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曹文轩绘本亲子育儿儿童文学 |
分类: 随笔 |
一颗永恒的黑豆
《黑豆里的母亲》绘本赏析
曹文轩
这个世界上有层出不穷的故事,只要有人,有太阳和月亮,有高山和河流,有飞禽走兽,就一定会有故事。这些故事也许是悲伤的,也许是美丽的。文学也许会写前者——一个悲伤的但不一定美丽的故事,也许会写后者——一个美丽的但不一定悲伤的故事。但安武林好像更倾向于写那种美丽但却又悲伤、悲伤却又美丽的故事。《黑豆里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美丽而悲伤的故事。这样的作品,也许在美学上更有价值,也更含义丰富。那个母亲最终变成了一颗黑豆(不是红豆,而是黑豆,这里的黑色,其美更加高贵和神圣),不仅获得了我们的道德仰慕,还获得了我们的审美向往。她不仅崇高,而且美丽。这是是一个悲天悯人的母亲,而我们在阅读结束之后,则对这位母亲也充满了悲悯,我们甚至会久久地沉浸在这种不仅高尚而且高雅的悲悯之情中。
《黑豆里的母亲》是一支哀感顽艳的乐曲,它奏响的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母爱,亲情。正如武林说过的一句话:爱是人生最大的学问。我们还没有学会爱,便学会了恨。现实生活中有无数的这样的例子犹如电影一样在上演。思念,悲痛,无奈,一切都源于每个人都无法挣脱的生活。母亲对孩子的爱,对牛的爱,那是一种伟大的纯净之爱。生活并不仅仅是鲜花,远方,美食,浪漫之旅。有时候是严峻而又残酷的。我过去提过的悲剧,崇高,苦难,在武林的笔下得到了真实而又鲜活的演绎。优美,激发人的欣赏之情,而真情,则能触动人的心灵。我相信:一场情感的洗礼在价值上有可能十倍地高于一个意念的给予。
在图画书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有一些经典的文本,并不是为图画书而存在的。像安徒生的童话,朱自清的《背影》。。。。。。它们广为人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黑豆里的母亲》便是这样的例子。这是一篇优美而又感伤的亲情散文,具有一种催人泪下的力量。一位平凡而又普通的母亲,她的一生高度浓缩在即将告别人世的最后时刻,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她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这样完美的文本,曾经感动过很多读者和作家圈的朋友,它能变成图画书,完全是被打动和感动的结果。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画家张怀存用心用图画解读武林的文本,也完成了另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以写图画书为主要方向的保冬妮的多年以前的夙愿,她很久以前就想把武林的《黑豆里的母亲》做成图画书。这是文学和艺术的结合,是各种情感与审美的融合。我相信,这本图画书会丰富和拓展我们对图画书的认识和理解。
武林骨子里是一个被诗性浸染的人。《黑豆里的母亲》是一则童话,现在则是一个图画书的本子。但我们不妨将它看成是一首诗。它其实是诗的构思,诗的表达。诗性,藏匿于字里行间。
2020年7月21日夜于橡树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