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儿童文学出版现象管窥
(2016-12-12 14:13:58)
标签: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儿童文学现象综述 |
分类: 随笔 |
随同他前往奥克兰的出版社有:中国少年儿童出新闻出版总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明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等,这些出版社基本上都是曹文轩原创或者赏析作品比较集中、规模比较大的出版社,他们都共同见证了这一辉煌的、激动人心的时刻。
曹文轩适时又推出了自己的长篇小说《蜻蜓眼》 ,这部长篇小说一改他往日的风格,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对他以往的作品具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超越。小说严谨,背景宏大,时代特征鲜明,是一部深刻地反映现实但又包含着浪漫主义风格的长篇小说。2016年,曹文轩好事不断,他的《青铜葵花》在年末之时,又荣获了中国版权输出的金奖。在他所有的作品之中,《青铜葵花》是被翻译到国外的最多的一本长篇小说,目前,这本书已经向11个国家输出版权。
《中华读书报》和《文艺报》是两份性质不同的报纸,前者是关注出版的,后者是关注作家文学创作和批评的。
前些年,《中华读书报》曾经提出一个中国少儿文学出版“黄金十年”的观点,基本上被中国少儿出版界所接受和认可。因为少儿文学的出版数量上的井喷式的增长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它对中国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的普及、推广和影响是功不可没的。近些年,中国少儿文学的出版一直处在持续增长的态势之中,已进入第二个“黄金十年”的发展阶段。这也是老中青三代儿童文学作家和中国少儿出版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今年十一月中旬,《文艺报》发表《儿童文学“黄金十年”究竟有多少含金量》一文,对《中华读书报》的提出的“黄金十年”表示质疑。这篇冷思考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试图从出版的作品质量来审视“黄金十年”说法的正确性。此文引用大量的批评家和业界专家的观点,所作的思考是缜密而又严谨的,也是颇有道理的。《文艺报》和《中华读书报》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以及出版,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笔者以为,近些年儿童文学作家的门槛越来越低,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一批中青年作家在努力向更高的文学目标努力,也是不争的事实。经典的创作是需要时间、岁月、年龄来磨砺的,我们的褒扬或者批评,都不要忽略时代的差异、环境的差异、年龄的差异、以及作者自身的差异。二者基本上是两个极端,一个肯定一切,另一个是否定一切。
一大批中青年作家正在朝经典的方向努力,这里不一一具名了·。无论出版,还是创作,繁荣的标志不在于最高抵达了什么地步,而是中间阶层是否阵容强大、数量众多。这和社会高度发达的标志如出一辙,不是我们拥有多少富豪,和最低的阶层差距有多大,而是要看中产阶级的普遍程度有多大。
中国儿童文学奖,国际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等等,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都是中国少儿文学出版强有力的推手。近些年,各种评奖活动风起云涌,而且不断扩大评奖的范围和品种,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它的本身就是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况且,还有各种少儿文学期刊的评奖活动此起彼伏,都给少儿文学的创作与出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不可否认,不少作家都是获奖之后才引起业界普遍关注的。他们获奖之后,新作和佳作不断,创作进入一个喷发期。如孙卫卫,汪玥含,史雷,陈诗歌等。另外,短篇创作以前不受重视的局面,现在也大为改观。如《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读友》等,都设置了短篇文学奖,《读友》还鼓励教师参与儿童文学创作,设置了“教师儿童文学创作奖”等等。一批一批新人都慢慢露出头角。
去年年末的时候,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与北师大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发起成立了“时代奖”,这个奖很有远见卓识,主要是针对本土原创的图画书的。当下的图画书从推广到各种排行榜,基本上都是唯外国论的,严重缺乏文化自信,并对本土图画书创作持有严重的偏见。我们的批评界和推广人基本上都是对外国的图画书津津乐道,对其优点大张旗鼓地宣传,而对国内原创图画书却只提不足和缺点,很少去宣扬其优点。所以,这个奖适逢其时,有引领和引导的作用。
三十年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庐山上召开了“儿童文学潮流”的研讨会。三十年后,他们又在井冈山召开了一次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的研讨会。一个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时期,一个是对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三十年来的回顾与总结。这不仅仅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会议,也不仅仅是与会作家们的会议,应该是一次作家与出版的集体回忆、反思、总结的重要会议。
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如果以十年为界,这三个十年中间,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的数量、质量、以及自身的阵容,都有长足的发展、进步与壮大,包括出版。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时代的印记,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显著的特点。三十年前的作家队伍,也是三十年后的作家队伍(除去已经故去的作家),我们不应该厚此薄彼、割裂开来看问题。而且,我们一代一代儿童的都有自身的审美特点,不应该以从前作家作品的特色当做现代作家的检验标准。如果这不是抱残守缺的话,那么就应当算一种深深的怀旧情绪。
曹文轩做了总结发言,其中有十点:一,奠定基础的八十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二,要对儿童文学标准进行调整,补充与丰富。三,我们需要足够的写作智慧。四,中国儿童文学需要贵族气息。五,快与慢的思考。六,“朝向童真”应成为儿童文学作家的基本姿态。七,独特使我们的存在成为可能。八,想象力与记忆力不可或缺。九,中国儿童文学的今天,不止是中国儿童文学自身努力的结果。十,年轻人是中国儿童文学希望之所在。
近年来,每一年都有报纸或期刊停刊的消息传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