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布置的作业
(2016-04-27 07:26:43)
标签:
曹文轩师友生活童话 |
分类: 随笔 |
和曹文轩先生走得近,已经在圈子里不是什么秘密了。我和他是那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很多人不理解,我和曹文轩先生怎么能走的那么近?反差太大了。其实原因很简单,要么是别人太不了解曹文轩先生了,要么就是别人太不了解我了。惊诧的人,二者必居其一。
正因为很多人知道我和曹文轩先生走得近,所以很多想找曹文轩但又联系不上他的人,都来找我,想找个捷径。比如说,找曹文轩先生写个序,写个推荐语,想和曹文轩先生见个面吃个饭,想约曹文轩先生一本书稿,等等。其实,很多很多事我都推掉了。能帮别人忙的,不过百分之一。我知道,曹文轩先生很忙,我替他挡驾理所应当。另外,我也很珍惜我们之间的情谊,不愿意滥用这份交情。
但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找我?很多找我的人,我都不熟悉,不认识。我觉得诧异,不可思议。人与人交往,得有个过程。如同我和曹文轩先生交往一样,至少是十多年的铺垫,我们才有今天的交情。彼此十分熟悉。相互包容,相互理解。至少,是他胸怀宽广,包容我。我发现,经我介绍和曹文轩先生认识的人,最终的结果却令人笑掉大牙,好像是我经过他们介绍我才认识的曹文轩先生一样。这不能不说这是做人方面的胜利。
曹文轩先生的面子很薄,人又特别善良。他常常对我:武林,咱书出的太多了,以后别这么干。这个重复出版真的很不好。我很理解,所以,碰上找我向曹文轩先生约稿的,我都一一推掉了。但人生在世,谁没个三亲六故呢?遇到那种很好的朋友,心一软,便要去帮人家的忙。为朋友,我厚着脸皮,一说二说三说,曹文轩先生就架不住了。我相信,他有很多书稿便是这样出来的。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他为什么书出得多。
一个出版朋友,想约我和曹文轩,冰波,王一梅一人一本书稿。她一次一次找我,我都想躲掉,她后来也哈哈大笑。她说:安老师,别躲,就吃个饭,不约稿了。不约稿,请我一次次吃饭,我良心也过不去。好在冰波和王一梅是我多年老友,他们会支持我的。唯独曹文轩先生,我张不开口。后来我硬着头皮找他,他看着我很为难的样子笑了,他说:武林,我支持你一下。就这样,我帮了朋友一个忙。
四本书出来了,稿费也挺快。我这个人,外表粗放,心很细。我对朋友说:四个人稿费都寄了吗?给我查查。这一查不要紧,朋友吓坏了,赶紧对我说:坏了,财务汇款,把曹老师的稿费漏汇了。我大光其火,呵斥她:赶紧汇。汇完了,告诉我。第二天,她就对我说:安老师,曹老师的稿费汇了,请他查收下。我给曹文轩先生发手机短信:曹老师,请查收稿费。第二天,他回短信:武林,没收到。我又问朋友:曹老师没收到,你看下财务汇了没有。她查完说:确定,已经汇出。我给曹文轩先生发短信:曹老师,明天再看下。第三天,他又回短信:武林,还没收到。这一下我气急败坏了,也快崩溃了。我对朋友说:请把财务汇款的单据拍照发我。单据发我,我才知已经汇了,是跨行汇的,但也不至于好几天收不到啊。
第五天,曹文轩先生发短信给我:武林,稿费已经收到。请写一篇童话,稿费在路上,你要是不写,我可要写了。我马上回短信:哈哈,曹老师,我写我写。这是他布置的作业,我一定完成。答应了,才发现这个作业并不好完成。毕竟,稿费在路上是现实中发生的真人真事,而童话是虚构和想象的艺术。倘若写实了,那就失去了美感。我琢磨一个月,终于完成了他布置的作业。我完全采用了虚构的方式,但写实的影子在。比如说,他是个有名的作家,我把他转化成熊爸爸,熊爸爸是个有名的作家,为了写作躲进了山中的木头房子里面。木头房子上的小铃铛,就是曹文轩先生家门口的。我把稿费转化成草莓。这样,一篇有趣的童话就完成了。童话的题目叫《叮铃铃,叮铃铃》。
曹文轩先生曾经送过我故事,这一次他又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其实,我觉得这样的交往,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有智慧的人打交道,自己也会增长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