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亲子阅读教育 |
分类: 新闻 |
安武林:阅读是终生的自我教育
在安武林看来,如果一个人真正喜欢读书,是一定会找出闲余时间进行阅读的。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向导,它牵引我们向更美的风景深处去漫游。”年近五旬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书评人安武林这样说。出生于运城夏县普通农家的安武林,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过《友情是一棵月亮树》《泥巴男生》《在厕所读书》等百余本个人专著,其儿童作品更是深得全国孩子们的欢迎,曾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张天翼童话金奖、冰心儿童图书奖、文化部蒲公英儿童文学奖等,作品被翻译到美国、越南、新加坡等地。
前不久,安武林刚刚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在厕所读书》,书中,他分享了自己买书、藏书、读书的逸闻趣事,一个从小对书痴迷的“书虫”形象跃然纸上。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产”作家,安武林更喜欢以“读书人”的称号自居。书籍陪伴他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让他在浮躁尘世中始终保持一颗清明、乐观之心。
安武林从小就喜欢读书,但小时家贫,鲜有书籍可读,他便常去借书。他常常夜晚钻被窝里用手电筒照明,偷偷读书到天亮;白天上课遇到不喜欢的科目,他忍不住把课外书偷偷放到抽屉里,一头“钻”进书海,有一次被老师发现,没收了书,将书扔到了房顶。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安武林便手捧一本书,埋头读得津津有味,仿佛世界与自己无关,甚至每天上厕所,都成为他最为享受的“读书时光”。“读书需要安静,在家里恐怕没有比厕所更合适的地方了。”安武林打趣地说,在厕所里读书,是一件双重享受的妙事,“后来发展到手中无书,便不能上厕所。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
由于家境贫寒,安武林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务农。后来为了谋生,他外出打工,生活很是困窘。但即便如此,对于书的痴迷却从没改变,一有时间,他就拿省吃俭用的钱去买报纸、书籍。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阅读给了他力量,也让他练就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在其散文《遥远的快乐》中,他写道:“我是在贫困生活中长大的,可我从来没有感到贫困的不幸;相反,我快乐无忧,充满了幸福的感觉。”
1988年,安武林因文学特长被山东大学破格录取,在大学,他在学校图书馆的书香中度过了四年,一有时间便泡在图书馆,沉浸在书的世界。
对于读书的痴迷,让安武林渐渐衍生了淘书、藏书的爱好。闲暇之余,无论是书店还是街边书摊,都有他的身影。对于嗜书如命的安武林来说,“淘书”比不得读书那样悠然,如果遇上“志同道合”的淘书爱好者,淘书就常常变成一场“抢书之战”,因此掌握一定的“淘书技巧”就显得格外重要。
安武林透露:“一到书摊,先将所有的书扫一遍,然后赶紧将书往袋子里装,随后再喜滋滋地慢慢从中筛选。”安武林风趣地说,和其他淘书人抢书,是绝没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需要与其他淘书人暗自较劲,但这个过程快乐又紧张。在安武林淘到的书中,大部分是旧书,在他看来,每一本书就代表一段历史,“旧书有味,有一种沧桑感和厚重感。”有时候,他还会在书中有意外发现,如夹在书里的树叶、照片、祝福卡片,还有书籍原主人的读书笔记等。如今,安武林家中收藏的书籍,已有几万册了。“藏书,需要时间上的消耗,经济上的拮据,体力上的辛苦,是一项漫长的劳作。”闲暇之余,安武林常常在书架前,把这个书架上的书搬到另一个书架上,看看这里,擦擦那里,忙忙碌碌,像个蚂蚁一样。“但对于爱书的人来说,这其中的乐趣和满足恐怕只有自己知道。”
安武林回忆,那时候在乡下度过童年的孩子,不会受到父母太过精心的管教,孩子们有自己的天地。比起现在的孩子,这样一份“自由”显得难能可贵。童年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也让安武林的心始终保持着一份质朴和纯真,他的儿童作品,总能以细腻的笔触触碰孩子的心灵,因此深受众多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对于儿童阅读教育,安武林有着自己的认识,他曾在微博上写道:“……这样教育,那样教育,都不如推广阅读教育。让一个人爱上读书,他会进行自我教育……书里有我们教育的一切内容。”安武林认为,阅读教育的重要程度远远大于其他的教育方式,因为所有的教育都是阶段性的,而自我教育却是终生的。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看待人生,如何认识社会,如何待人接物等等,这些父母需要教给孩子的内容,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如果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他们会从书中找到一切问题的答案。”安武林说,书的教育方式在于熏陶、感染和影响,而不是命令、规定,这种教育更易于让孩子接受。对此,父母、老师有很大的责任,如果父母、老师自己就是一个重视阅读、热爱阅读的人,家庭和学校能够为孩子们打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孩子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现在儿童文学出版物越来越多,但其中混杂着不少质量不高的书籍。”安武林表示,现在有不少孩子是跟着流行和畅销文化进行阅读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书,会把经典、优秀作品和流行(畅销)书籍混为一谈。对此,家长和老师应当逐步培养孩子选择和鉴别优秀作品的能力,对孩子们的阅读加以引导,向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跟着流行去读一些质量不高的书籍,并把它们视作优秀、经典,会对孩子起到很坏的作用。”安武林表示,这种坏处在于,它会降低一个人的阅读品味,降低一个人的阅读能力。
几十年来,安武林坚持一个习惯,每月月初,他会给自己列一份读书清单,计划当月要读的内容,月底则会总结当月读书的心得、体会。不少人曾跟他说,自己很忙,没有读书的时间,他反问道:“你有吃饭的时间吗?有上厕所的时间吗?”在安武林看来,如果一个人真正喜欢读书,是一定会找出闲余时间进行阅读的。
“古人有三上读书法:厕上,马上,枕上。其实这不是什么读书的方法,而是如何利用时间去读书的劝勉和自勉之词。”安武林说,他每天都会读一点点书,不带功利目的地去阅读。出门的时候,他的包里总会塞上一本书,在公交,在地铁,在飞机上,在出租车,或是聚会时等朋友的工夫,或是上厕所的时间等,都可以读一会。“哪怕看一首诗,或一篇散文,或者看看漫画等等,心情自然很愉悦。”安武林认为,忙碌生活中的阅读,犹如闲庭信步一般,心灵能获得极大的放松,这种自由、宁静、快乐,恐怕是用别的方法不能获得的。“每天读书一点点,只要喜欢,再忙的人也会有这个时间。”
随着手机等移动客户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网络平台进行“微阅读”。采访中,安武林提到这一现象,他表示,现在不少人通过手机阅读,而内容大多是好友动态、娱乐明星、星座运程之类的话题,很大程度上是以娱乐性为主,信息性为辅,同时还夹杂一些伪知识性的东西。他指出“微阅读”的两个特点:一是流行性,二是简单而又相似的重复性。“很多信息没有多少价值含量,既不能增加智慧,也不能传递知识,更谈不上丰富心灵,陶冶情操。”安武林认为,阅读的过程应是由浅及深、由简单到复杂。如果长期进行这种内容重复浅显的阅读,会失去阅读本身应有的意义,不仅破坏宁静的心态,而且容易把消遣和娱乐性的信息当作知识来加以吸收,甚至让人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而这一点对于阅读经验和自制力缺乏的少年儿童,会产生更坏的负面影响。“成人应意识到这种以娱乐为主的‘微阅读’不能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同时,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去引导和培养孩子健康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真正学会从优秀书籍中汲取营养和能量,让生命变得充实、丰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