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下
(2015-06-21 07:14:36)
标签:
瞬间阅读老人人生感悟 |
分类: 随笔 |
淘书归来的路上,穿过小区,发现院子里有几个树木很引人注目。树叶很细小,但很茂密。尤其是枝叶间开放的穗状花朵,金粉点缀过的一样,摇曳生姿。它比向日葵的花瓣更粉更嫩些。我好奇地走过去,看看那树的叶子,发现很像家乡的苦楝树。遗憾的是,我只记得苦楝果的样子,不记得花开的样子。
我正在遐想之际,突然,我发现在右侧有个小小的、简易的凉亭,甚至是简陋的。几个铁棍一撑,上面盖几个硬纸片,做成了可以容两三张桌子大小的凉亭。亭子下面,摆着一张桌子,而桌子上,有一个老人,像是在趴在桌子上打瞌睡。当我渐渐走近的时候,才发现老人是趴在桌子上,好像在看什么东西。桌子上放着一把二胡,我想老人家肯定是在读歌谱。我好奇,就走了过去。
再近一些时候,我差点没笑出声来。桌子上放的,并不是什么二胡,而是老人的手杖。既然不是二胡,那么,老人看得一定不是歌谱了。因为老人像虾米一样,弯着腰,整个上半身都压在桌子上,所以,我想知道老人在读什么,必须走近老人的身边才能知道。
当我走近老人的时候,我热情地向老人打招呼:“老人家,你在读什么书呀?”老人像是听见了我的问候,或者是看见了我的影子,老人从桌子上抬起身子,扭脸看了我一眼。我吓了一跳,因为老人家里面的眼皮向外翻着,血红血红的,眼睛已经失去了光泽。看年纪,至少八十岁以上。他的眼神漠然,毫无生气。他只是看了我一眼,埋头又去看书了。我想:“老人家可能耳背。”或者,不想理睬我。这种专注读书的心情我很理解,这个时候,我也会烦别人打扰我。
我并没有觉得尴尬,也没觉得丢什么面子。我低下头一看——
哈,原来是一本唐诗。字号很大,里面还有插图。估计是幼儿版的或者儿童版的唐诗。
我觉得有趣,但不觉得好笑。相反,心里沉甸甸的。
在图书市场上,适合老年人阅读内容的书,不少,但是,字号很大的、适宜老年人阅读的书就不多了。在大学时候,我拜访孙昌熙教授的时候,就发现他拿着一个很大的放大镜在读书,很吃力的样子。成年人的书,字号都小。幼儿和儿童的视力还娇嫩,需要保护;而老年人的眼睛,是不行了,更需要保护。
我不知道老人家拿的是孙子的书还是重孙子的书,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老人家找到了不需要戴眼镜就能读的书。这是一点小小的欣慰。
老人家读唐诗,那是什么样的心境?况且读的是很浅显的唐诗。我无法猜测,但肯定的是,同一首诗,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阅读,感受肯定大不相同,心得体会也会有变化。
简易的凉亭,老人阅读的身影,茂密的植物,怒放的花朵,构成了一幅夏日清凉图。深深地,镌刻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