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作家的博客想起了往事
(2015-06-15 13:00:32)
标签:
育儿文化朋友 |
分类: 随笔 |
看见作家的博客想起了往事
今天重新登陆我多年前开通的博客,映入眼帘一个熟悉的名字——安武林,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不记得多少年前在哪里遇到过,估计是在文学论坛里,大概是十年前吧。好像是我在单位值夜班的一个晚上,机缘巧合就遇到了一位作家——安武林老师,也许是出于对文学创作的一致性,所以有了更多的谈论话题。当时谈论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的文学写作方面的事情,一直是谈得很投机。当他得知我儿子尚在中学读书时候,就很仗义地答应自费给我邮寄了他写的两本儿童书籍,一本是《水杯里的大耳鼠》,一本是《青鸟快快飞》。问清楚了我的地址,我说还是直接邮寄给我儿子吧,让他高兴高兴,然后我通过电话把我儿子的学校、班级告诉了他。他很详细地询问仔细并记录下来。
大概过了半个月的时间,儿子晚上放学回家一进门就跟我说:“妈妈,快看,有人给我邮东西了!”然后急忙打开书包,因为中学的书包一直是很满的,他从里面很费力地取出一大包东西来递给我。乍看是一个用牛皮纸包的书籍大小的邮件,我接过来一看投寄地址,就知道是安武林寄来的,当时很是感激。我连连说:太谢谢了!太谢谢了!儿子很是诧异地问我:“妈妈,你谢谢谁啊?”我几乎是语无伦次地向儿子介绍了这位儿童作家,说妈妈认识。儿子也很惊讶。等拆开邮件翻看,两本书的扉页上还有给我儿子的留言,是鼓励他好好学习之类的话。儿子更加地高兴了。接下来几天他是囫囵吞枣地把这两本书看完了。我问儿子看完有什么感想,儿子说:“妈妈,你告诉那位作家啊,谢谢他!这两本书我全看完了,都挺好看的,以后要是再给我寄就寄《奥特曼》吧。”我说那好啊!
第二天,我打电话告诉了安老师,说我儿子收到了那两本书,记得当时他问我儿子看了什么反应,我说我儿子很高兴。还谢谢他的寄赠。我说等我儿子都看完了再打电话给他,他也欣慰地说:“以后需要什么书可以再来电话!”记得他当时告诉我是在儿童文学出版社一类的地方工作。我也没好意思告诉他我儿子希望他再寄什么书过来的。正是基于此种原因,我也一直没有再打电话给安老师了,后来彼此由于都换了电话这种联系方式也就失去了联系再没有了机会联络,以至于一直到现在,但是他的名字我一直是记忆深刻的。那时就是觉得相遇实属巧合,再度相识也许太难,所以也无须记挂心上。今天没想到的是能够这么轻易地再次相遇,居然在一瞬间,尽管他还不知道。后来恍然,因为他一直在那里我才好找。
昨天我本来是许诺文友完善博客的,今天我是一有时间就赶来兑现这个承诺。一登录进来就看见了安武林这个久违的名字,再仔细端详照片和阅读他的资料,确定就是那个我在那两本书上封二看到的作者的人一样,实在是没有变化多少,就是显得更加沉稳了些。作品也更加多样多产、文化底蕴也更加内敛丰富。我于是忘记了其他事情,甚至晚饭都没想去吃,就急不可耐地把安老师的博客大致看了一遍,还随手转了他最近的一篇文章作为见面的问候,想问他:“安老师,还记得我吗?”那个于十几年前夜晚的畅谈,是否留在你的记忆中。我想你不会忘记了,至少你会记得,你曾经邮寄过你写过的书给遥远的小朋友吧?
今天我一鼓作气、急不可待地把我再次看见你名字时候的感想写了下来,我怕搁置了一些时间后会冲淡这种如鱼得水的写作思路。这种泉涌般的想写的时候其实不多,难得我会这样一直顺手随时间闸门开启了一些沉年往事。那时候,就是现在也一样,只要能为孩子做什么事情,就是我这个做母亲的最愿意做的事情。所以当时知道安老师会给我儿子邮寄他写的对儿子立志有帮助的书的时候,我就欣然接受,也很是感动着,希望以此可以开启儿子智慧的大门,使他能向更高一层的知识结构发生浓厚的兴趣。事实上儿子后来上了高中,确实是选择了文科方向的发展,并且最终迈向的艺术领域的大门!
我也坚信,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可以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向往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世界,他的世界里从此会充满信心和希望,然后就会一直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我也时常教育儿子,积极乐观,宽厚待人,勿以善小而不为。举手之劳,只要送人玫瑰手就会有余香。也许儿子是受我爱读书、爱摆弄文字的熏陶,他也是很爱买书很爱读书。无论小学、中学、高中还是大学、乃至现在都是书不离手,各个学校的报刊亭都是他的最爱,他总是会在中午饭钱中省下一部分钱用于买书。他爱看的报刊通常会有《读者》、《环球时报》、《体坛周报》等。他每每候车时买书读,闲暇时买书读,我也极力支持他这种读书买书的习惯,甚至帮他购买他没时间去购买的书籍。恰好我单位门口也有也个报刊亭,我就一直在那里订阅。尤其是像《环球时报》、《体坛周报》那种进货不多,卖了了就没有的报纸。其实报刊亭也是我的最爱,胜过那些购物点般的爱。随着儿子后来工作的需要发展成要买十几种阅读刊物,我也一直很欣赏儿子挤钱买书这点,用儿子的话说:“妈妈,你知道吗?这是我咬牙省了一顿好吃的买的书啊!”我一看定价,35元,确实是。尽管我是舍不得买那么贵的书,但是也不阻拦儿子买。通常是我也拿来看,这样一想,再贵的书也值得了。
现在想起来,作家也好,作者也好,文学爱好者也好,艺术追求者也好,爱书的感觉是一致的。好多作家、艺术家、作者都是从读者开始的。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柳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很庆幸儿子从事了艺术的选择,也很欣慰我自己可以有文学创作这个爱好。更是很高兴能够通过走在文学这条路上遇到这么多坚持不懈文学创作的作家老师们。希望自己可以提高一下,能够把我的所思所想,一挥而就地记录下来。我也在考虑,我是不是也有能力把我儿子的成长过程写成一本书,把我自己的经历也构思成一本书,让文学首先使我自己和家人获得快乐。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自己比别人更了解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本独一无二的精彩的故事书。用心去写了就会有读者。记录自己总比描绘别人更有感染力。好多作家也都是从自己、从自己亲人开始写的,我也一样。曾经有一位副刊编辑开玩笑地问我:“我发现你的稿除了春夏秋冬,就是爷爷奶奶姑姨舅的,你是想把你家里的人都写全了吧?”我当时就是那么说的:“是啊!亲情不就是永久的话题嘛!”我真的觉得至今还没写够、也没有写全。那么兄弟姐妹们,就期待吧。相信时间久了,文化低蕴也沉积多了,那时候就都能完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