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子提琴》

标签:
童话阅读书香活动天津专栏 |
分类: 书话 |
现在很流行一种图书形式,叫绘本,也有的人叫它图画书。就像馒头也叫馍,馍也叫馒头一样,其实二者是一回事。
我们都认为那是国外的专利,近些年才引进中国,这是很不对的一种说法。我们早就有图画书或者绘本这种东西了,只不过还没现在这么热,还没这么被关注。
冰波写,何艳荣画,他们合作的一本书《梨子提琴》,就是一本绘本书。1989年12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首印4000册,定价 1。5元。这是一本16开横排的绘本书。平装,或者说简装。
这是冰波很著名的一篇短篇童话,极具诗情画意,非常具有中国人的审美特点。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绘本。与外国作家童话的味道和颜色都大不相同。这种区别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中国国画和西方油画的区别。
故事写的是一只小松鼠捡到了一只大梨子,切下一半,把它做成了提琴。于是,森林里想起了美妙的音乐。狐狸不捉小鸡了,狮子不逮小兔了,他们都来听着美妙的音乐。突然,从小提琴上掉下一粒种子,这里种子听着小松鼠的音乐,很快长成一棵大树了,树上又结出了很多大梨子,于是,大家把梨子都做成了提琴,于是,森林里到处飘满了美妙的音符。
这个故事很巧妙,巧妙之处就在于冰波发现了梨子一半的形状像提琴,如果没有这个发现,那么,就不可能有这么一个优美的童话诞生。文有文眼,诗有诗眼,童话也不例外,这就是童话的眼睛。一半的梨子像提琴,提琴又是乐器,乐器必然和音乐联系,音乐必然有音符。这篇童话是诗,是音乐,是画。
所谓的绘本,有一种模式,就是冰波这种写法,一带二,二带三,四五六都来了。一环套一环,层层递进。不断扩大,就像一粒石子丢进湖里,那一圈儿一圈儿荡开的波纹,便是绘本的一种经典的写作模式了。只不过故事不同罢了,写作的套路大都大同小异。
那个时候,我们的作家在努力写,画家在努力画,并不把它当作绘本一样来刻意经营。所以,那些优秀的短篇,配优美的画,堪称一绝。很自然,很恬静。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变化是如此之快,否则,就不会有现在的绘本一统天下的局面了。以至于我们很多人都浅薄地认为,绘本是国外的专利,近些年才引进中国,轻薄加无知的看法到处都是。新一代的父母和孩子并不知道这些。
那时候,没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头衔,是很难有资格去给书做插图或者给绘本配画的。所以,很多优秀的绘本在八十年代就已经诞生了,甚至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