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给孩子的气球》背后的故事

(2014-11-16 21:38:55)
标签:

书话

国际儿童诗比赛

金波

小诗人

分类: 书话

 

                       《传给孩子的气球》背后的故事

                                  安武林

《传给孩子的气球》是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2月出版的一本儿童诗歌集。该诗集收录的是世界儿童诗歌比赛获奖作品。这是中国首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儿童诗大赛”活动。翻译者是任溶溶先生。

该书是我淘到的一本馆藏书,品相很不错。后来我专门找任溶溶先生签了个名字。

《传给孩子的气球》背后的故事

在本书封面的勒口上,有这本书的介绍: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从57个国家的近120万名小朋友写的诗歌中,评选了(14岁以下的儿童)最佳诗作20首。这些优秀作品,已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辑成册,用英、法、西班牙三种文字出版。中文本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国少年报》主编。    

本书20首诗歌,均是获奖之作。其中日本和意大利各有两个获奖者。中国获奖作品是9岁的刘倩倩,获奖作品是《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严文井为本书写了序言。书中图文并茂,多有黑白插图和彩色插图。

这次中国方面的活动,主要由《中国少年报》具体承办,据说仅两个月时间内,《中国少年报》就收到了来自30多个民族的小朋友的9万多首参赛诗作。

我淘到这本诗集后,曾经向儿童文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金波先生提及过,他告诉我,他那里还保留了一份资料,找机会送给我。

当金波先生把这份资料送给我的时候,我喜出望外,原来这是世界儿童诗歌比赛《首次初选作品》(仅供各评委内部审阅的资料),是中国少年报社工作小组1980年四月铅印的。初评共选出了19篇作品,作者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内蒙古、陕西、贵州、河南、湖北、河北、云南、浙江、安徽、广西、江西。看来参赛的作者遍布全国,很踊跃。

金波先生是当时的评委之一。

他告诉我,当时评选刘倩倩的作品的时候,因为刘倩倩只有9岁,评委工作组担心作品不是自己写的,所以专门委派金波前往湖北进行调查。金波先生说,他去的那天下着雨,他就以雨为题目,让刘倩倩当场写了一首诗。

当时。刘倩倩在湖北鄂城县城关东方红小学三年级读书。

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奖结果出来后,《中国少年报》委托他和另一个儿童诗人聪聪先生奔赴湖北,专门采访刘倩倩,给她写了一篇报告文学。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刘倩倩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的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到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再把棉衣送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起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你去问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我在对照刘倩倩的获奖作品时,发现和初评时候的作品小小有点区别。

 

        早晨,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的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中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下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原作前四段是以时间为开头的,早晨,中午,下午,晚上。我看到金波先生的评审资料上,用笔圈去了“早晨、中午、下午”字样,这样,诗歌显得更简洁了。我想最后送去国际报奖的作品,应该是评委帮删去了这几个细处。既不改变作者原意,又能使作品更完美。看来诗歌这东西,的确需要精雕细琢。

金波先生在这本资料上,给我题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活动”,掀起了一场儿童写诗的高潮,其中刘倩倩写的《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获得国际菲利亚奖。金波,20141012日。赠武林。

《传给孩子的气球》背后的故事

此次国际性的儿童诗大赛之后,国内许多报刊开展了儿童诗比赛活动。影响巨大,儿童诗创作空前繁荣。那是一个契机,也是儿童诗创作繁荣的标记。金波先生在此基础上,选编了《中国小诗人诗选》,该书收入29位小诗人的作品,共计156首诗歌。这本诗选的诗歌,现在看来依然很优秀。其中不少小诗人后来成了大诗人,也有的因为写作成绩突出而被大学免试破格录取。这可以说是那场国际性的儿童诗大赛效果的延续。我后来淘到过此书,金波先生也给我做了题签。

 

 

 

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