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肯的文学之旅

(2014-04-25 07:45:54)
标签:

宁肯

阅读

文学

西藏

育儿

分类: 书评

                              宁肯的文学之旅(节选)

                                          安武林 

    宁肯的《说吧,西藏》多多少少给人一点神秘的诱惑之感,当我们怀着猎奇的心理打开这本精致的散文书的时候,才明白“黄河在这里转了个弯”。但作者并不是故弄玄虚,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也可以说是全部内容――都和西藏有关。每一个作家的阅历,或者说人生经历,都是作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宁肯在西藏支教的岁月,犹如基督徒的圣经一样,在他的心灵、情感、气质、精神留下了深刻而又神圣的痕迹,几乎可以说,他文学创作中的主要的亮色都在西藏那些年打下的底色。西藏的风景,人文风俗,神秘和深沉,博大和清澈,在此书中也有展示,但作者表达的却是个人的文学之旅。这个“西藏”是文学上的西藏,而非是地理意义上的“西藏”。《说吧,西藏》是打开宁肯文学人生和文学之旅的一把重要的钥匙。这是他的《说吧,西藏》与他别的书最大的区别。
宁肯的创作,基本上是早期写诗,中期写小说,后专门写了一段散文,最后又回归小说。在《说吧,西藏》中,我们大致能了解到他的创作过程。当教师,支援西藏,后在报社工作,最后到文学期刊工作。他的人生之旅和文学之旅都很清晰,且交叉融合。本书作者有一个很长的自序:《我与新散文》。1997年《大家》杂志设置了“新散文栏目”,张锐锋、于坚、祝勇、周晓枫、庞培、马莉粉墨登场,1983年3月宁肯在新散文栏目下发表了长篇系列散文《沉默的彼岸》。宁肯在此文中评价了那些新锐散文家的作品特点,也理出了他们相同点:都是诗人,转入散文创作的。这批散文作家中周晓枫是个例外,她没有写诗的经历但作品中却有诗人的影子和激情。所以,宁肯的总结是对的。如果说传统散文是摄影的话,新散文就是剪纸,一个是大众的,一个是小众的。一个对于阅读者的文化素质没有很高的要求,而新散文却对读者有较高的文学素质的要求。换言之,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写情写景写人的散文,变成了文化散文,哲学散文,感觉散文,艺术散文等等。但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诗人的散文。这些新散文在国外不是新鲜的东西,但在我们国内却是不小的创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