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蝉鸣声声

(2013-11-06 16:37:03)
标签:

新书

创作札记

儿童文学

小说

育儿

分类: 随笔

                       蝉鸣声声

                            安武林

 

用这个一个老套的名字做书名,实在是很落伍了。

但我还是决定选这个做书名。

蝉鸣声声

记忆中,乡下的童年少年时代,夏天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蝉鸣了。那种原始的,自然的夏天。

1992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陕西汽车制造总厂的时候,发现这个大三线企业在一个山沟里。那是一个很封闭但又很自给自足的世界。人们可以在这里生活一辈子,而不需要和外界联系。因为生活很便利。

这里树木郁郁葱葱,是第一代的汽车人从北京上海等地来这里栽下的。那些人就是所谓的高6666毕业生。还有南京等地的汽车工人。

所以,每到夏天,这里也是蝉鸣不断。但和重型汽车的轰鸣以及车间的机床的轰鸣声相比,那就小巫见大巫了,不值一提。而厂部和生活区,还是清净的,所以,蝉鸣很悠扬。

那一年,在山西省教委下面的《小学生之友》杂志,李红云编辑,约我写一个连载。我很自然就想到了蝉鸣声声这个标题。

而故事的内容,写的就是暑假里,一个哥哥如何照顾小妹妹的事情。这个家庭,是工人家庭,很不幸的。那些年,大工厂的工人,不少人的日子很艰难,这个家庭便是一个。但我没有写苦难,大人的苦难我没有表现,我只写这两个孩子了。父母忙生计,无暇照顾孩子。其实,我表现的是是亲情,兄妹情。

很自然,我不觉得这是什么苦的事,因为我在乡下的时候,父母也不会用什么心思照顾孩子,就像养一只鸡一只狗一样。孩子自有孩子们的世界,自有孩子们的天地。他们并不一定觉得那是什么苦,自由是最可贵的。我看到很多写留守儿童苦难的,很不以为然,觉得很矫情,大人和社会导向很不好,让他们觉得很苦,这是大人和社会需要的答案。

编辑阅读书稿的时候很兴奋,觉得生活气息很浓郁,也很幽默。哥哥和妹妹的天性以及心理都把握得精准。但编辑不太明白,怎么还会有“打奶”的事情?我说,这就是大三线工厂的好处,周围都是乡村,孩子可以喝到鲜奶。每天都有送奶工推着自行车,拖着铝制的大桶送鲜奶。现在恐怕亦然如此。这在城市是看不到的。

在百度上看到有人还在找这部连载的作品,这已经是九十年代末写的了。幸好,我手里还有《小学生之友》的合订本,就把稿子敲了出来。发给编辑,编辑第二天就回复了,太好了,我们出版。看样子还不是很落伍的。我喜欢写那些具有永恒主题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所以,时代的痕迹不是那么明显。而儿童的天性,很少有不一致的时候,尽管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我还是追求一致的东西。

这部书稿马上就出版了,对我这个随心所欲的写作者来说,很开心。毕竟,自己写小说不多。期待着读者的批评。谢谢编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