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咸荣先生的一份手迹

标签:
莎士比亚人民文学出版社施咸荣施亮孙卫卫育儿 |
分类: 书话 |
去年,和施亮、孙卫卫二位好友聚会时,施亮送我和卫卫一人一份其父亲的手迹。施亮是已故翻译家施咸荣先生的儿子。他送我的手迹,是施咸荣先生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莎士比亚全集》所撰写的出版说明。送卫卫的,可能是其父为司各特小说《艾凡赫》所写的万字长序的手迹。
这里要提到的是,1978年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是第一版,而此前在1954年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朱生豪先生翻译的,不能算“全集”,而且,朱译的作品有删节、误译,在1978年版的“全集”中由诸位翻译家做了校订。
施咸荣先生这篇本来是给1964年7月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所写的出版说明,却被搁置起来,长达十四年之久。1978年出版此书时,原作出版说明,已经被修改使用。比如莎士比亚诞辰四百周年,显然不能使用了。但在1994年版的《莎士比亚全集》重版中,依然没有配四十三幅插图。由于作者是编辑,所以,在1964年写出版说明的时候,没有署名。而出版之后的全集,施咸荣先生写了一个前言,详细介绍了莎士比亚的创作情况和艺术评价,这份出版说明,被当作前言部分修改使用,补充在前言的最后部分,算是对版本的演变以及特点做了说明。遗憾的是,施咸荣先生1964年7月所写的出版说明中的其余译者和校订者的名字,在1978年4月所写的正式出版前言中被删去了。不知是出版社的行为还是施咸荣先生所为,但据施亮所撰写的《莎士比亚全集的几位译者》一文看,当是出版社所为,否则,施咸荣先生不会详详细细地向儿子介绍这些情况。如此一看,这也是施咸荣先生的“一块心病”。
所幸的是,这份手迹以及施亮所写的《莎士比亚全集的几位译者》一文,记述了其余译者所付出的劳动和心血。真可谓是:一部莎氏集,诸多心血凝。这也算是一段出版轶事吧。
附录施咸荣先生1964年7月所写的出版说明:
出版说明
我社为适应读者需要,曾在一九五四年出版十二卷的《莎士比亚戏剧集》,主要根据解放前出版的朱生豪译本。当时未及对译文作全面校订,所缺历史剧六种,也未及补译。今年是莎士比亚诞辰四百周年,我们为纪念这位对世界文化宝库作了杰出贡献的英国戏剧家,同时也为了满足我国戏剧工作者和广大文艺界的需要,想借此机会,以一九五四年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为基础,出版一部较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散文译本。
朱生豪的译本是有一定的特色的,但由于译者在解放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译文也还存在着误译和删节的缺点,尤其是喜剧部分,删节较多。这次出版戏剧全集,特请吴兴华、方重、方平等同志对译文作了全面校订,力求既保持原译的特色,也尽可能弥补的缺点,订正错误,补上删节部分,使译本比过去有所提高。
朱生豪未译的《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及《亨利八世》等六个历史剧,也已请杨周翰、章益、方平等同志译出补全。
这次校订和补译所采用的版本,主要仍根据朱生豪所用的一卷本《莎士比亚全集》牛津旧版,个别地方参照了一九五五年出版的一卷本牛津新版、威尔逊(JohnDoverWilson)编的剑桥版注释本和其他各种版本的注释本。各剧的编排次序也依据牛津版。
作者像一帧,原系英国画家约翰·泰勒所作,曾由昌都斯(Chandos)公爵收藏,故以“昌都斯像”著称。插画四十三幅,均系十九世纪名画家如库普、吉尔勃特、华法、杰洛姆等所作,由当时的一些名钢刻家制成钢板版画。插图及作者像均根据英国浮丘公司出版的《莎士比亚画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