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施咸荣先生的一份手迹

(2013-10-05 06:49:47)
标签:

莎士比亚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施咸荣

施亮

孙卫卫

育儿

分类: 书话

                                   施咸荣先生的一份手迹

                                      安武林

去年,和施亮、孙卫卫二位好友聚会时,施亮送我和卫卫一人一份其父亲的手迹。施亮是已故翻译家施咸荣先生的儿子。他送我的手迹,是施咸荣先生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莎士比亚全集》所撰写的出版说明。送卫卫的,可能是其父为司各特小说《艾凡赫》所写的万字长序的手迹。

施咸荣先生的一份手迹

施咸荣先生的一份手迹

    施咸荣先生这篇《莎士比亚全集》的出版说明,写于19647月,当时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做编辑,但这套书并非出版,因为运动被搁置了。根据施亮写的《莎士比亚全集的几位译者》(发表于200612期《博览群书》一文中所披露,1960年施咸荣先生从唐山农村下放归来,得了一身的病,去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了半年的病假,让他治疗并休养,但施咸荣先生将病假条悄悄藏起,跑到图书馆搜集资料,拟订了一个《莎士比亚全集》的出版计划。次年初,他向人民文学出版社领导申报了编辑计划,领导迅速批准了这个编辑计划。也就是这份手迹中所说的“莎士比亚诞辰四百周年”。也就是说,这个选题从施咸荣先生这里开始萌生,申报,到批准,并开始实施,历时五年整。按照施咸荣先生手迹所标注的时间,应当是万事具备,只等开机印刷了。施亮在《莎士比亚全集的几位译者》一文中说:“1964年,此书的纸型已打出,插图也印好。但是,父亲却与同事们被派往农村搞四清,回来后即爆发文革,此书的纸型在仓库堆积十几年,而1978年重印此书时,数万张印好的插图却不翼而飞,既无销毁记录,连版也没有了。重新制版,时间来不及了,只好将那些精美的插图忍痛割爱。”

这里要提到的是,1978年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是第一版,而此前在1954年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朱生豪先生翻译的,不能算全集,而且,朱译的作品有删节、误译,在1978年版的全集中由诸位翻译家做了校订。

施咸荣先生这篇本来是给19647月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所写的出版说明,却被搁置起来,长达十四年之久。1978年出版此书时,原作出版说明,已经被修改使用。比如莎士比亚诞辰四百周年,显然不能使用了。但在1994年版的《莎士比亚全集》重版中,依然没有配四十三幅插图。由于作者是编辑,所以,在1964年写出版说明的时候,没有署名。而出版之后的全集,施咸荣先生写了一个前言,详细介绍了莎士比亚的创作情况和艺术评价,这份出版说明,被当作前言部分修改使用,补充在前言的最后部分,算是对版本的演变以及特点做了说明。遗憾的是,施咸荣先生19647月所写的出版说明中的其余译者和校订者的名字,在19784月所写的正式出版前言中被删去了。不知是出版社的行为还是施咸荣先生所为,但据施亮所撰写的《莎士比亚全集的几位译者》一文看,当是出版社所为,否则,施咸荣先生不会详详细细地向儿子介绍这些情况。如此一看,这也是施咸荣先生的“一块心病”。

所幸的是,这份手迹以及施亮所写的《莎士比亚全集的几位译者》一文,记述了其余译者所付出的劳动和心血。真可谓是:一部莎氏集,诸多心血凝。这也算是一段出版轶事吧。

 

附录施咸荣先生19647月所写的出版说明:

 

出版说明

 

我社为适应读者需要,曾在一九五四年出版十二卷的《莎士比亚戏剧集》,主要根据解放前出版的朱生豪译本。当时未及对译文作全面校订,所缺历史剧六种,也未及补译。今年是莎士比亚诞辰四百周年,我们为纪念这位对世界文化宝库作了杰出贡献的英国戏剧家,同时也为了满足我国戏剧工作者和广大文艺界的需要,想借此机会,以一九五四年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为基础,出版一部较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散文译本。

朱生豪的译本是有一定的特色的,但由于译者在解放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译文也还存在着误译和删节的缺点,尤其是喜剧部分,删节较多。这次出版戏剧全集,特请吴兴华、方重、方平等同志对译文作了全面校订,力求既保持原译的特色,也尽可能弥补的缺点,订正错误,补上删节部分,使译本比过去有所提高。

朱生豪未译的《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及《亨利八世》等六个历史剧,也已请杨周翰、章益、方平等同志译出补全。   

这次校订和补译所采用的版本,主要仍根据朱生豪所用的一卷本《莎士比亚全集》牛津旧版,个别地方参照了一九五五年出版的一卷本牛津新版、威尔逊(JohnDoverWilson)编的剑桥版注释本和其他各种版本的注释本。各剧的编排次序也依据牛津版。   

作者像一帧,原系英国画家约翰·泰勒所作,曾由昌都斯(Chandos)公爵收藏,故以“昌都斯像”著称。插画四十三幅,均系十九世纪名画家如库普、吉尔勃特、华法、杰洛姆等所作,由当时的一些名钢刻家制成钢板版画。插图及作者像均根据英国浮丘公司出版的《莎士比亚画册》复制。

                         

                                      1964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蚂蚁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