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书印刷装帧质量育儿 |
分类: 随笔 |
昨天,我经受了两件非常郁闷的事情。这事儿如果是一件,也许我笑笑就过去了。但这是两件,已经超越了我忍耐和克制的底线。它们就像嘲笑和奚落我一样,深深地损害了一个爱书人对书神圣的爱。所以,我像火山一样需要喷发一下,把长久以来积淀的苦闷宣泄一下。
我想大声疾呼:中国图书,能再美一点吗?
也许是编书,淘书,藏书,写书,评书的缘故,书是我主要的生活,我对书的挑剔是格外的苛刻。正如爱之深,才恨之切一样,所以一般不能容忍书中大的毛病。我是学中文的,平常看到书中错别字和标点之类的错误,笑笑就过去了,不喜欢咬文嚼字。我拿出版的行业规定来宽慰自己,任何一本书,是允许有差错率的。但我现在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允许书中有差错?腐败就是腐败,有合法的腐败吗?杀人就是杀人了,和多少有关系吗?
在我看来,那种特别专业的错误,一点也不影响一本书的内容和质量的差错,才不是差错的。比如扉页的问题,书号的问题,读者知道这些吗?但错误的标点,错误的字词,才是真正的错误。因为对任何一个读者来说,它传递的都是一种错误的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消费品,读者完全可以索赔的。
装帧和设计的问题,我不想说;书内容的好坏,我也不想说;我只想说的是,我们图书的印装质量。
昨天,我收到了两套书,一套书是我从当当网上购买的,一套书是从出版社直接寄来的。这两套书分别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出版社,都是赫赫有名的,在业界数一数二的。但这两种书都出现了令人心痛和愤怒的差错。
第一本书,从外观上看,用纸和设计都是很讲究的。但等我打开的时候,我吃惊发现,扉页和目录已经像飓风中的蝴蝶的翅膀一样,摇摇欲坠了。连同封面,随时都可能掉下来。何故?是书开胶了,或者干脆说,本身就没有粘牢实。这样的书,其他出版社我也遇到过。一打开书,书就哗啦啦直响,书随时会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这种粗糙的印刷质量,很令人痛心。
令人宽慰的是,我找此书的作者签名。作者不敢在扉页上签名,小心翼翼地签在书的最后一页。
这一本书属于胶的粘贴问题,而另一本书,则是三分之一还要多的文字没印上,是一片空白。这个属于印制的问题,属于残次品。
中国的图书,很多后面都印着:如有印刷质量问题,直接和印刷厂联系。还写着印刷厂的地址电话什么的。这貌似很负责任,但却是最大的不负责。出版社的责任是什么?是如何把关的?这些不合格的图书是如何流入市场的?读者邮购书的费用,耽误的时间,有没有必要给补偿或者索赔?现在的图书已经和从前有很大的不一样了。从前的图书,几乎很多里面都夹有一个小小的“合格证”,是审验过的。现在的图书,很难说一本一本地去审验是否合格,最多抽查几本,所以,那些残次品不可避免地会流入市场。
我大声疾呼:让我们的图书再美一点,再精致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