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陪孩子读过不少的绘本,最初读的国外的绘本比较多,后来国内的精品绘本也越来越多,比如《荷花镇的早市》《年》《子儿吐吐》《一园青菜成了精》,而手头上的这本安武林先生的《老房子》也同样给了我很多惊喜。
《老房子》,当我听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大脑不由自主的开始搜索有关老房子的记忆,门前的大水缸、屋檐下冻得长长的冰柱,烟囱里袅袅的烟,当然还有房檐下的小燕子。小时候,听奶奶说:“燕子去哪家,幸福就住哪家!”所以就特别得意家里能有燕子一家来住。
一直非常喜欢水墨画的中国绘本,前面提到的几本都是这样的,觉得特别有中国味,在一大片鲜亮的儿童绘本中,古朴而雅致,一眼就喜欢上了它。
今天下午书来了,从一堆书中扒拉出它,迫不及待的读。很温情的一个故事,讲了一座被弃用的老房子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燕子一家的故事。老房子很孤单,燕子一家的到来使他的存在有了意义,老房子为自己能给燕子一家遮风挡雨感到快乐,在自己生命即将终止的风雨交加的夜晚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守护了燕子一家的快乐。再读第二遍,我想起了绘本《爱心树》上的那棵被砍成树墩的老苹果树。和老房子一样,他们存在的价值就是给予别人帮助,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我甚至想到了我那已过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在她的第三个外甥女出生的今年,她就像重生了一样,忙前忙后,脸上写满了笑意。想起了很多有智慧的儿女孝顺父母不是衣食无忧,而是让其分忧,让老人感觉到她的被需要,因为有一种幸福就叫被需要。
我一直认为,好的绘本不是指向儿童的,而是指向人生的,《老房子》就是这样一本绘本,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分享一种不为人知的但心满意足的幸福。
拿回家,本来要吃饭了,不小心让儿子看到了,非要读完才吃。叽叽喳喳的问个不停,“你们家的老房子是什么样的?”“多大年龄的才能成为老房子呢?””你家老房子里真的有小燕子住吗?““小燕子的窝是怎么安上的......,关于老房子,现在的孩子有太多的问号了?在我心里,楼再破不会成为老房子,红砖瓦房不会成为老房子,因为他们没有生命。老房子必须是灰色的瓦,斑驳的墙,小小的木窗,远远望去,好像从土地上长出来的,它有生命,它会老,它会死.....。看着儿子,我想,如果没有这本书,他更无从去了解我们的童年的老房子,了解老房子的情感,还好他看到了画面上,老房子那灿烂的笑,那风雨中的坚守,他告诉我,“妈妈,我很感动!”
老房子,很美,存在我们的记忆中,走进孩子香甜的梦里,微笑着看着我们温暖的家,一家又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