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个小男人

(2012-10-04 22:12:13)
标签:

山西

运城

永济

职业中学

文学梦

育儿

分类: 散文

                                两个小男人

                                   安武林

每一次回到故乡,我都要在运城逗留下。运城过去叫河东,柳河东柳宗元先生原本河东人士。在运城见几个狐朋狗友,然后回小村去。

这几个狐朋狗友非是他人,乃是我在职业中学读书时候的好朋友。一起在夜晚看过星星,一起在飘满桐花的柏油马路上散过步,一起遐想过未来,一起分享过阅读的快乐,一起写过同题的文章,一起做过文学梦……二十多年过去了,每一次相见,我们都要来上几杯,然后回忆贫困岁月中温暖而又快乐的细节。

我的发小们,个个都经历坎坷,都出身寒门,但都从村里奋斗到县里最后到市里了。在这几个人中,我似乎顺利些,运气好些。因为文学而上了大学,其他的人却是凭着文学和手中的一枝笔杀出了一条血路,所以,我很钦佩他们。但心里,也有几分落寞的,毕竟,大家都移情别恋了,文学只是一个遥远的梦了。

但我这种感慨,很快就变成惊讶了。因为,老同学李需还在孜孜矻矻钟情于文学。他在公安局上班,据说还是一个领导。每一次见面,他都热衷于和我谈文学。他自己订阅了几十种文学杂志,每一种都是文学期刊中的贵族。如果时光倒退20年,我们每个人都能如数家珍地把全国有影响的文学期刊背诵个遍,哪个省哪个市办的的都能说的明明白白。所以,他订阅文学杂志的目光和水准我毫不怀疑是一流的。

李需是芮城人,他引以为自豪的是他们芮城的永乐宫。我是夏县人,我常常吹嘘我们的家乡名人――司马光。我们就读的职业中学――永济,那更是名人荟萃了,什么王之涣,柳宗元,张生和崔莺莺,在黄河的对面,就是司马迁的故乡。奇怪的是,李需长了一张很有佛缘的脸,白里透黄,一说话就红,一笑就红。一撒谎就眼帘垂下,很透明的样子。不过,那个时候我也是一张奶油小生的脸,我们两个人似乎不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一样,都像是电影里面的叛徒。

那个时候,李需疯狂地迷恋贾平凹的散文。贾的每一本散文,他都差不多认真读过了,而且用红蓝铅笔都做过阅读的标记。他很爱惜他的书,像个守财奴似的。刚刚借走,马上就催着要还。李需说话,满嘴的方言,好像舌头下面含了一个糖球球。有的音出来,就像一个很圆很圆的玻璃珠在空气中滚动一样。估计他是深有感触的,否则,他不会写出那么漂亮的《方言》散文诗的。他早年写散文,出过一本散文集。之后,又改写散文诗,出了第二本书,是散文诗集。当他出第三本散文诗集《拐弯是村庄》的时候,他已经是散文诗坛响当当的人物了,是中国散文诗坛的新锐了。

坐在他家里的沙发上,他一本一本找出他发表作品的文学期刊,让我阅读。像一个小学生在炫耀自己考试的好成绩一样,满面春风,心里一定泛着糖,流着蜜。他曾经两次在全国性的散文诗大赛中荣获头奖,据说评奖都是把作者名字涂去的。我们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都是投稿投出来的,没有超凡的实力不可能脱颖而出的。尤其是那些在基层的写作者们,他们成功的道路更是充满了艰辛。如果有一个好的平台,他们会很快引人注目的。所以对基层的作家们取得的成绩,我是由衷地敬佩的。他的第二本散文诗集收录的是他近三年发表的散文诗,而且他还提出了自己的散文诗理论:散文诗的根。

听着他眉飞色舞地讲他的创作,听他讲窗外的槐树如何给他灵感的,听他突然想呐喊的那种冲动时所产生的奇妙的感觉,我有点坐不住了。我在沙发上扭来扭去,似乎屁股下面坐着一根钉子。他问我:“你咋啦?”我说:“好家伙,你这个业余的赶上了我这个专业的!”他哈哈大笑说:“没那么严重,没那么严重!”我好像又回到了职中的岁月,那种争强好胜的劲儿又冒了上来。可不能让这家伙跑到我前面去!

现实让他变的很世俗,但文学让他变得很清澈。两个小男人,在文学的天空下,似乎又回到了从前贫困而又充实的岁月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响声
后一篇:方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