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气息的生活
(2012-07-25 05:44:55)
标签:
文学诗歌创作朋友育儿 |
分类: 散文 |
湖南少儿出版社文学版块的负责人吴双英,给我的QQ上发了一首《故乡》的小诗,精致而又优美。我疑惑地问道:“这是你写的吗?”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写诗,所以有点意外。更何况,我想知道她为什么写这一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她说:“我看到你和汤素兰诗歌唱答,很是喜欢,也很羡慕,就凑个热闹。”
她的话突然让我想起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渔歌互答。那的确是一种令人向往的意境。也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雅兴,诗歌唱答,那的确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是一种令人艳羡的书香生活和充满文学气息的生活。
汤素兰是我多年以前的责编,我至今还保留着她在《小蜜蜂》杂志当编辑时候给我写的信。而我的第一本书《天是不忧伤》,就是经她手出版的。所以,她算是在我文学道路上对我有过恩惠的朋友。我们的友谊保持了很多年,这份友谊中包含着一份深深的敬意和感恩之情。岁月变幻,人世沧桑,但我们的交情却日渐深厚。我给她写过评论,写过人物肖像,她也给我写过《阅读安武林》的文章,一份文学上的相知,一份友情上的默契,成为记忆深处的一份珍藏。自古文人相轻的毛病,在这个小小的儿童文学圈也有所反应,但我和她之间,却始终保持了童话般的洁净的关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前几天,在长沙参加一个笔会,我又见到了汤素兰。她的座位正好和我相邻。她看到我正咬牙切齿地写一首诗,很痛苦的样子。我接受了一个杂志的约稿,明天是交稿的日期。但我发现我的诗歌写的很不满意,一遍两遍……我已经修改了五遍,还不满意。这是我写作上的一个大变化,以前写作,喜欢一气呵成,从不修改自己的东西,而且看到别人修改作品,总有几分不以为然的样子,甚至还会讥笑。但后来,却疯狂地迷恋上了修改。在读《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一书时,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位喜欢不厌其烦地修改文章的大师。对于别人的意见,以及修改的意见,我总是怀着真诚的感激之情的。无论这意见自己是否采纳,是否恰当,自己都是有感恩之情的。我也相信了一句写作名言: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
汤素兰发现我如此痛苦,便帮我修改我的诗歌,改来改去,她发现修改的也不满意,所以,她干脆自己写了一首《故乡》的诗歌,把手稿给了我,帮我解围。我自己修来改去,最后终于定稿了。尤其是最后结尾的两句,我觉得很提气,所以,决定把她的诗歌和我的诗歌一起寄给杂志社,让杂志社来仲裁,决定留用哪一首。杂志社的编辑一看乐坏了,决定两首诗一起用。
我说:“谢谢你!”
汤素兰说:“我应该谢谢你,很多年没有写诗了,要不是帮你修改《故乡》,我也写不出《故乡》的诗歌。”
那一首《故乡》的诗歌,我们的视角不同,写作手法不同。拿去给朋友们看,朋友们说各有千秋。其实,文学的比较,就如同男人和女人比较性别孰上优孰劣一样,很多情况下是无法比较的。如果比较,要么拿优秀的男人和拙劣的女人或者优秀的女人和拙劣的男人比,这样才能比出优劣来。另一种比较,就是发现双方不同的美,不同的优点,给我们以审美的满足和愉悦。
这一段佳话,不出一天,就被传出去了,吴双英受启发和受感染,也写了一首《故乡》的诗。她说:“我很喜欢你们这样一直有文学气息的生活。”
有文学气息的生活,喜欢文学和热爱文学以及从事文学工作的人,都应该拥有。这是一份浪漫,是一份诗意,是一份创造,是一份激情,是一份生命葱笼的标志。它是美,美的生活。
高高低低的树
大大小小的树
她们都有不同的名字
都有不同的形状
都有不同的脾气
她们长长的
竖立在原野上
她们把大地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
制成相框
把整个儿世界都镶嵌了进去
太阳、月亮和星星
还有风
挤呀挤呀
也想变成相框里的风景
高高低低的树
大大小小的树
她们都有不同的名字
都有不同的形状
都有不同的脾气
她们长长的
有的像栅栏
有的像相框
有的像花边
镶嵌在原野上
我们的世界
因为树
变成了一幅幅风景画
太阳、月亮和风看见了
拼命挤呀挤
他们也想变成树林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