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书之痛
(2012-05-28 01:11:25)
标签:
读书藏书散书书话育儿 |
分类: 随笔 |
读来新夏先生的一篇《散书之痛》妙文,自己先哈哈大笑了半天。这倒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只是自己也经历过如此之痛。好像是两个战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打了半天,才发现彼此的脸上都布满了烟尘。同道是也,谁笑话谁?眼前似乎看见了来先生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那些负担不起的孩子啊。。。。。。
爱书人都有一点痴的,有一点执著的。明明知道自己书房的空间是有限的,偏偏还要大包小裹地把书往家里拎。以有限对付无限,本来就是鸡蛋碰石头的较量,但还是不管不顾。书山书海,寸步难行的主儿我是见过不少的。太太的呵叱,孩子的白眼,似乎是可以忍受的,但要是把自己挤兑出去,那就要想辙儿了。
朋友卫君苦恼地说:“不能再买了,不能再买了!”过几日聚会,又满面春风地对我说:“安兄,又买了几本好书,给你也买了一本!”似乎前几日的誓言与感慨,早已丢到九霄云外去了。如此往返,说什么我也不信了。宛若花心男子,能绝了美女之念乎?忽一日,卫君豪情万丈地说:“安兄,让书流动起来,一定要让书流动起来!”我笑嘻嘻地说:“不错,你的书先流动到我那里吧!”卫君一下子像泄了气的皮球,只剩干笑了。真是英雄气短,爱书情长呀。
让书流动起来,如流水一般,那书房才能有进出的空间。换句话说,是散书呗。散书如同散才,非大丈夫不能为也。爱书人,都是柔情的种子,心如杨柳一般,散去一本,都要摇晃半天。我曾劳碌一天,才从书房找到两本可散之书,且是杂志。这也不忍丢,那也不忍舍,好像都是自个儿的孩子,丢了,要遭天谴一般。虽是如此,书还是要散的,不然太太会威胁一把火烧了去,或卖给收垃圾的,心里常是惴惴不安,唯恐太太决绝一把。看罗孚先生的文字,记得有那么一个笑话,有个书痴打电话喊朋友来救驾,朋友们以为他们打起来了,所以急急惶惶赶去,去了才知道太太威胁要烧他的书。爱书的书痴,若遇上一位苏格拉底那样的太太,处境会很惨。
我也散过书,在西安的时候,给一个孤儿院寄了好多箱书。箱子不好找,邮费特别贵,种种的麻烦自不必说,从五楼搬到一楼,单是这心空落落的很是难受,好像要和亲人生离死别一般。报社的朋友闻言,提着相机就来抢新闻了。咧着嘴装笑,倒像哭一般难看。这样的善事好事做起来并不容易。后来,又给家乡的母校捐赠过一批书,心里牵挂,春节的时候,回母校看了一番。不看倒好,一看心如刀绞一般。书全部被置放在一个废弃的房子里,门上挂着一把生锈的锁。桌子上尘埃一层,如雪,笼罩了捐赠的图书。学生看不到,阳光晒不到,每一本书似乎都像等着超度的亡灵。心里不胜悲凉,就差几滴酸泪叮当了。
最后的一次结局最好,在北京一所小学里建了一个“安武林书屋”。虽然没有看到那更多的书是如何摆放的,至少孩子们可以翻阅借阅。从前散书的命运不佳,只能怪自己。散了,就像自己的孩子给了别人,这做父母的常去看会让人家反感。所以,努力不去想。要想,就想着“他们正过着锦衣美食的日子”,自我安慰一番。据说我大学的一个教授去世,在派出所工作的儿子把书统统卖给了收废品的人,闻此事我心中暗骂“败家子”。一个书香的家庭败落了,这书的命运比李清照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还要凄惨几分。
爱书之人散书,实属迫不得已;就如家贫孩子多养不活而要去送人一样。送,自然想送一个富裕的家庭。如果主人也是爱书之人,那样的话,悲苦会变成甜蜜。我总善意地规劝那些书患成灾的朋友多多散书,但换了自己却断难散书出去。这书就像长在自己身上的皮肉,散一本就要拔一层皮般疼痛。话儿有些夸张,但难受却是实实在在的。我仿佛看到了来先生那双悲戚而又感伤的眼睛,随着那书的远离而雾气弥漫。惶惑,牵扯,惭愧,凄苦。
唉,那养不起的孩子呀。。。。。。养不起的孩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