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晓玲叮当21世纪出版社童话阅读儿童文学育儿 |
分类: 书评 |
晓玲叮当一下子推出了“心灵童话系列”一大套,厚厚的,沉甸甸的,犹如和煦的春风一样,给孩子们带来了喜悦和快乐。无论从童话的本身,她本人的创作历程看,还是从儿童文学整体概貌的角度审视,这套“魔法小仙子”都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值得圈内的专业人士审读,值得少儿读者的阅读,值得我们大大地关注一把。她既继承了我们童话中优秀传统的理念,又有了一些流行时尚的创作技巧,所以,这一套童话书散发着迷人的色彩。
其实,晓玲叮当最初的创作,得力于我们的民间故事和少数民间故事。她的童话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的底蕴,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的色彩。这和她本人的经历有关,和她所处的地域有关,和她所受的教育以及时代有关。更重要的是,和她对儿童以及童话的认识有关。在她的心目中,只有民族的,才是最好的东西。而一切的儿童文学,都应当和传播真善美的知识和体验有关。在她最初的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她非常痴迷于我们的民间文化,而她给孩子们传播真善美经验的主题极其突出。但这套“魔法小仙子”的童话,对她本人的创作可以说是一个超越。我非常相信这个在童话创作跋涉了很多年的作家,潜心沉淀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认真而又仔细地研习了西方的民间故事和西方的童话,所以,才有了这套心灵童话系列的诞生。
童话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给孩子们服务的,它是孩子们心灵和梦想的花朵。真善美的芬芳,主要依赖于童话来传播。或者说是诸多传播手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童话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痕,这个裂痕越来越大,甚至都变成了阴影。童话巨大的缺失就是童话真善美因素的缺失,童话越来越强调游戏性,越来越注重想象,越来越变得胡思乱想,甚至怪诞。晓玲叮当的“心灵童话系列”无疑是一种回归,回归童话的本源,回归童话的责任和使命。事实上,她的童话从来就没有偏离过这样的轨道。在此,我以这个系列中的“梦境批发站”为例,说明一下这套书的特点以及她本人的风格变化。
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已经是人所皆知的了。那就是:魔法童话和童话中的魔法来之于西方。全世都应当感谢内斯比特,这位创作魔法童话的鼻祖。晓玲叮当的“心灵童话系列”主要强调的是魔法,这些魔法让其中的巫婆和小仙子有了合理生存的基础。每一朵花,或者说每一种花,都是一个小仙子。他们都是拟人化的小人儿,有着人的性格和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家赋予了这些花朵以性格和特点,至于是否具有科学性的特点那是不重要的,毕竟,它不是科学童话。她的是魔法童话的经典主题,真与善的冲突,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而普灵王和女巫凶巴巴旗帜鲜明地成为对立两方面代表。其余的主人公,则是两大阵营的主要冲突者。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蝴蝶,花朵,乌鸦,女巫,还有那个巫婆的帮凶哈欠将军。他们演绎的都是成人世界的一切。如果说童年是人类的微型缩影,那么,童话同样是人的微型缩影。毫无疑问,童话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善,这个善的理念就是:提前对孩子培养人生和社会乃至人性的知识,让他们在童话中增强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晓玲叮当的心灵童话系列,无疑是传达善的理念的,让孩子进行道德自我完善的,培养孩子优秀品德的,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这是作者童话的主旨。我一直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要人非常讨厌童话中的教育意识,我觉得这是逃避责任逃避担当,一切的童话如果没有教育的因素包含在其中,那么,真善美何以体现?如果没有这些,童话存在意义何在?但我们必须弄清一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讨厌干巴巴的道德说教,讨厌艺术水平低劣的道德童话。晓玲叮当的童话,在艺术上是圆润的,有灵性的,它如同她作品中所赋予的那些花朵的品质一样而让她的童话也具有了很有优秀的品质。童心,童趣,童情,都淋漓尽致地在作品中招摇。尤其是,她很好地融汇中西童话创作的技巧,让这些童话中流行和经典的因素都和谐地在作品得以展示,这不能不说是作者艺术素养的一种展现。
晓玲叮当的童话是美的,善的,真的,是富于想像的。如果说她早期的童话,还有一些滞涩的话,那么后来,她的童话越来越富有灵动之气。正如普灵王所说的那样:“如果你不想讨厌她,就去寻找她身上的优点,以一颗喜悦的心去包容你的朋友,这样你就会容易喜欢别人。”在这个越来越注重自我的时代,在这个90后身上存在人格巨大缺失的普遍环境中,这样的童话无疑是春风和春雨,它总会让心灵中一些优秀的种子萌芽。我相信,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善的种子,美的种子,真的种子,它需要优秀的文学作品去滋润去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