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满鲜花的小径

(2011-10-04 08:47:46)
标签:

金波

儿童诗

人生

儿童文学

阅读

人物

育儿

分类: 随笔

                               开满鲜花的小径

                             ――――金波其人其文

                                      安武林

每一个作家都在路上,至于他走在什么路上,别人能看得到,自己恐怕心里更明白。而金波,这位无可争议的儿童诗人则是走在一条开满鲜花的小径上。见过他的人的人,会感觉到他是温暖的春阳,那种舒泰的感觉,会浸入每一个汗毛孔里。而读过他文的人,定然会闻到那浓郁的花香,草香,大自然的清香。能给人如此感觉如此印象的人,他的心灵里一定是开满了鲜花,落满了阳光。

 开满鲜花的小径

很多人都管他叫儿童诗人,那是因为他的儿童诗歌精致和典雅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几乎无法超越的地步。尽管他还可以有很多很多称谓,但人们还是喜欢和愿意这样称呼他。其实,他还是一个词人,出过一本《林中的鸟声》歌词集。在1958年,他写的歌词《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就被广为传唱,被收进了音乐教材。这本新蕾出版社197912月出版的薄薄的一本小书,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被拍卖到了50元。非常有趣的是,童话作家冰波当年买过这本书,被我横刀夺爱据为己有。算是我藏书故事中的一段小小的佳话。

在中国儿童文学界,被称为儒雅的人,一个是金波,另一个是曹文轩。金波的儒雅,有老派文人优秀的传统,严谨但又豁达。他给很多文朋诗友题写过诗,也喜欢用古体的信笺竖着写信。心情灿烂的时候,就信手给大朋友小朋友在宣纸上题写诗歌,这些墨宝常常会给朋友们带去意外的惊喜和温暖。这种一板一眼的文人雅好,在儿童文学界确实不多。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张之路规模宏大的《千雯之舞》的新书发布会上,金波用宣纸题写了一首很长的诗,引起了人们的惊叹。他的题诗题跋手迹,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收藏品。而我想收藏他所有的图书的版本,以及毛边本。

金波能成为一个著名的诗人,除了他个人的天资禀赋和个人的努力之外,大约很大的一个功劳应当归功于他的母亲。他对韵律感兴趣,得力于母亲在他幼年时期给他朗诵的那些诗歌。他曾经用充满深情的笔触,抒写过童年的温馨:母亲。诗歌。韵律。他的经验已经被证实为是早教中的一种科学,很多年轻的母亲开始给自己的孩子朗诵儿歌和古体的诗歌。在他个人未来的创作岁月里,他始终坚守着儿童诗歌应该押韵的信条,而且他也是那么做的。他创作的诗歌领域非常宽泛,儿歌,儿童抒情诗,儿童叙事诗,童话诗,儿童朗诵诗,儿童讽刺诗,儿童哲理诗,儿童十四行诗。在诗歌这个文体中,他几乎写遍了所有的诗歌种类。他的儿童十四行诗,可以说是一种开拓性的实验,是对儿童诗的丰富和发展所作的一种独特的贡献。十四行诗在他的长篇童话《乌丢丢的奇遇》中有非常精彩的运用,同时,他还专门出过十四行诗集《我们去看海》。

金波的诗歌,富有节奏感,音乐感,画面感;富有童心和童趣。有很多意象选择的很独特。让他比较自豪的是,他曾经把湖比喻作圆圆的甜甜的唱片,这个巧妙的意象很具有独创性,如同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一样,这个意象应该是他的首创。他的诗歌,几乎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一个是美,无论是意境之美,遣词造句之美,还是韵律之美,形象之美,哲理之美,美是他诗歌最高的追求。另一个是情,他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感情,无论是写亲情,师生情,爱国之情,热爱大自然之情,都极其富有感染力。他的诗歌《春的消息》《让太阳长上翅膀》《我们去看海》等等都被广泛传诵。而他的散文诗,也是别具一格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受普里什文、屠格涅夫、泰戈尔的影响较大,但他的散文诗比较恬淡,洁净,不蔓不枝,恰到好处。他写昆虫,写森林,写亲情,主要表达的还是一个爱字。这部分作品主要收在他的《倾听呢喃》一书中。他的散文诗,应该是儿童文学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金波除了创作诗歌和散文以及散文诗之外,他相当多的作品是童话。从短篇到中篇到长篇,都有佳作。但他的童话,底色是诗歌,他是用诗人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来创作童话的。浓郁的抒情性以及温馨是他童话最大的特色。而且,他在不少童话作品中运用自己的诗歌,或引用,或专门创作,都给童话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其实,在中国儿童文学界,也有不少儿童诗人写作童话,但他们很少能够自如地把诗歌添加进自己的童话中去。文体的相互渗透,确实需要一种大智慧。所以说,他的作品闪耀着一种智慧的光芒。他的《乌丢丢的奇遇》,《影子人》,《寻找小绿人》等童话中,都出色地运用了他的诗歌。从美学的意义上说,从读者阅读的收获上说,它带给读者的无疑是多种文体的阅读快感。这种文学上的智慧,表现在他的很多方面,如组诗,组散文诗,系列长篇童话,比较典型的是他的“小绿人”系列,他创作出了三部“小绿人”长篇童话。而最令人称道的是他的长篇童话《乌丢丢的奇遇》,这部作品能够完美地体现他童话创作特色的作品,而且是他文学素养、文学经验、多种文学元素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展示了他的生命体验。童年的记忆,风俗的记录,个体生命的舒展,文学审美的追求,童话的形象,想象力的拓展,浪漫和现实的缠绕,痛苦和狂喜的交织。作品绚丽多姿,忧郁,凄美,厚重。他耗费的心力和精力,清晰,明朗,可以说是他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他的短篇,中篇,长篇童话,充满了对读者的呵护之情,体贴之意。这份关爱,细致入微,令人感动。

对于金波,有一个身份经常是被人们所忽略的,那就是评论家的身份。他曾经出过好几大本评论集,这些评论,有理论探讨,有作品的序言,有评论,有创作谈,这些评论虽然是感性的,或者说是诗性的,但充满了真知灼见。他研究的最精最专的领域应该在诗歌和幼儿文学这两大门类里面,准确地说,应该是比较系统,作品多。他一方面进行创作实践,另一方面花费较多的心思关注整个儿童诗界和幼儿文学界的现象、作品,个体和群体的创作情况。非常有趣的是,人们都喜欢称呼他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教授,童话作家,几乎没有人或者很少有人介绍他是评论家。这倒不是什么遗憾的事,原因在于他其他方面的光芒太强烈,人们忽略他在评论方面的成绩和贡献,但这多多少少有点不公平的意味包含在里面。

金波的作品魅力和人格魅力,在中国儿童文学界是有口皆碑的。如果用人文的一致性来衡量,他大概是最经典的一个了。我在做他的作品点评本的时候,几乎通读了他所有的文学作品。我很震撼,至少,在我心里把他当作一个楷模了。他一生写了多少诗?多少童话?我没有统计,但勤奋二字名副其实。这是生命力和创造力旺盛的标志,是热爱文学的标志。我更钦佩的是他笔耕不辍的精神。他虽是古稀之年的高寿,但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创作长篇童话,这在儿童文学界是少有的。对我而言,他这棵文学上的常青树永远是郁郁葱葱的。金波创作长篇是相当晚的,尤其是作为一个诗人创作长篇,那需要相当的毅力和文学才华,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在不断地超越自己的,也在不断地探索着的,如果没有一颗年轻的心,没有丰盈的文学灵感,这一切是不可思议的。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是写给他的。我想像老了以后,如果能像金波先生一样,那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他一生写诗,因而他的一生也成了一首优美而又经典的诗。他的严谨,他的乐观,他的宽厚,他的大度,他的勤奋,他的才华,他的仁慈,他的慷慨……我不知道还要找多少个形容词才能够完整地描写他,但我知道,很多人如我一样,把他当作文学的典范和楷模在心目中敬仰着。那些能够读着他作品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能带着孩子们走在一条开满鲜花的小径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