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阅读赠书受赠金波曹文轩冰波孙卫卫育儿 |
分类: 随笔 |
一个人书架上书很少的时候,总是渴望和喜欢接受别人的赠书,无论好坏,只要是个书,能受赠,总是美滋滋的一件事。当你书满为患的时候,再接受别人的受赠,总是喜忧参半的事情。大凡书多之人,都是爱书之人,酷读之人,藏书之人,对书爱之深,不可理喻,而且格外的挑剔。他的阅读,恐怕也有相当的偏好。所以,给此类人赠书,当谨慎。
一个人出书,总喜欢购买几十本样书,送亲友,送师长,送名家,这份喜悦的心情和虔诚的心情,是非常纯真的,犹如刚刚初恋一样。一名不闻之人和大名家,都免不了要赠书给人,然而这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以名人而论,我从书摊上淘到的书就有“周国平,舒婷,高士其,”等等的签名本。而我赠送某君的书,也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被拍卖。我是比较想得开,既然赠送别人,那就是别人的书,人家有随意处置的权力。我只是想建议诸君,如若处理,最好撕去签名页,免得让赠书人知道尴尬或者不快。我深知,开明的人不多,但气量小的人却不少,或许,因为一本书而耿耿于怀而形同陌路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的。
从简单的意义上说,受赠,总是收获;赠人,总是付出。如果深究,那总是大有学问的。其中,还有索赠的。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某位教授曾对几位作家声色俱厉地说:“我最讨厌别人要书了,你要是喜欢,不会去书店买吗?”话虽难听,但也在理。爱一个作家,最好去读他的书;喜欢一个作家的书,最好去书店去购买。名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心理世界,有时候你无论如何也在日常生活中是触摸不到的,书会泄露他的秘密。在生活中,大多数名人都愿意做饮食男女,都愿意展示平凡的一面,以免曲和高寡与世人格格不入。融入与和谐再大的名人都需要的。如同钱钟书对所有的书都说“好好好”一样,就像汪曾祺先生的“哈哈哈”一样。站在刀口浪尖上引人注目总不是多么舒服的事,除非他想引人注目而刻意炒作自己。
我大大小小厚厚薄薄也出了二十多本书了,但从曹文轩、金波先生的书架上看到自己从前赠送他们的书还在那里,自己先是感动几分,惭愧几分。这书,实在是不足以享受这样的待遇的,尤其是看到他们满满当当的书架快要崩溃的时候,不安更是多了几分。所以,一般的书是不大赠给他们的。以免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和珍贵的空间。而他们的书,我总是要索赠的,他们一般都有求必应。大体知道我是一个爱书之人,不仅会认真读,而且也会善待他们。其实,我也可以买的,但总觉得买和赠的意义不同。记得曹文轩的《天瓢》刚出来的时候,我就买了10多本,让他签名我送朋友们了。这个是对他新作的一种支持。
现在赠书,慎之又慎。第一次认识的朋友,当人家索要书的时候,我一般都给,给人家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一次机会。而对于熟悉的朋友,就比较苛刻一些,我知道对方是个爱书之人,我才会去赠书给他。我淘的旧书的副本,也会送给爱书的朋友。而对同好者,如孙卫卫这样的朋友加书友的,我看到好书一般都会买两本,送他一本,自己留一本,我知道他喜欢的书的类型,而他的确是高兴,既加深了友谊,又增加了分享的快乐。如同“宝剑赠英雄,红粉赠佳人”一样,最理想的赠书模式,莫过于此了。
《书的罗曼史》一书上写的有个美国女作家,送别人礼物,一般都喜欢送书,而且是精心挑选的图书。比如说儿童,她送童书;孕妇,她送准妈妈必读等等,这份细致的体贴实在令人感动。她自己爱读书,也希望别人喜欢阅读。这样细心的赠者,恐怕是少而又少的,因为爱和体贴不一定能同在。令我感动的是金波先生,他送我的一些旧书,都会题上长长的跋并钤印。杨良志先生送我的毛边本,让我拥有了真正的有价值的毛边本。感动的馈赠,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名单的,这些人大都是师长,朋友,书友。的确是一份人生的快事。
爱,有时候是个伤害,会让人名誉受损。受损也不要紧,还要爱,如同爱情这东西是自私的一样,爱书让名誉受点损失是值得的。有人开玩笑说:“现在是防火防盗防安武林。”我听了也是哈哈一笑。有一次我去某杂志社,听见副主编大声吆喝一句:安武林来啦。就像地道战中的敲钟人一样,只听得一阵叮当乱响,众美女们都把好书藏了起来,给我来了个坚壁清野。最有趣的是去杭州看望冰波兄,不仅抢回了我送他的我写的书(手里没有一本了),而且还抢了一些他买的别人签名送他的书,还拍了照片。
赠书苦乐,也是一枚五味果,甜酸苦辣尽在其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