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就是奉献给社会的一份财富
(2010-07-09 07:12:41)
标签:
金波伍美珍安武林新书小学生阅读杂谈 |
分类: 随笔 |
金 波
因为要来参加这个会,在网上搜索一下有关伍美珍创作的材料,十分意外地搜集索到了我 2002年5月16日给“伍美珍校园小说作品研讨会”的一封贺信。在贺信中,我这样写道:
“伍美珍同志在她的作品中,成功地反映了这一代少年人的精神风貌,他们求新、敏锐、进取,渴望理解与尊重。在我们的儿童文学殿堂里,应当有这一代少年人长长的画廊。伍美珍的校园小说丰富了这条画廊。此前,我曾致函伍美珍,表达我的阅读感受:“生活在运动着、飞翔着,闪烁着少年人梦幻的色彩,使这个世界更美丽。读你的作品,感受到了一股青春的气息:热情、向上、幽默、新颖,等等”
这是我那时的阅读感受和评价。
从2002年到现在,九年的时间过去了,伍美珍的创作不变的是,写作的原则没变,“就是要时尚,有现代气息”。我想这是她拥有越来越多读者的根本原因。她的“一代少年人长长的画廊“是在不断地延长,人物更加丰富、更加丰满。能长久地保持这样一个创作态势,是需要作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的,这就是作者与她的人物有一种血脉上的联系,情感上的共鸣。“要充分体现孩子们的生活与喜好”,伍美珍这样说。
对照九年前的贺信评价,所不同的是她在作品中追求一种题材的开阔与内涵的丰富。在语言文字上,追求叙述的流畅性。这些从内容到技巧的清晰表现,标志着伍美珍创作的成熟。这些新的特色是作者生活和创作的积淀,更是她不懈的追求的结果。
一本书的问世,就是奉献给社会的一份财富。
一本书的问世,除了淘冶读者,给读者带来审美的愉悦外,还要培养读者学会阅读,特别是儿童文学。这是赏读本出版的意义。
这次出版的《伍美珍作品赏读本》遴选了她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佳作,这就是安武林的评点本。这“赏读”二字很重要,赏读也是一种批评,而批评是一门与创作并存的社会科学,也是促进创作繁荣的一种重要手段。一本书变成社会财富以后,要通过批评家把隐藏在形象背后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揭示出来,从而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作品,这就是“客观大于主观”。安武林的评点本,从文本出发,结合作品的风格,给予了精当的评价。“阳光姐姐”的作品爽快明朗,安武林的批评也轻松活泼,有的行文流畅娓娓道来,文章不长,点到为止,不做深奥的理论论证。有的用对话体,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虽见俚俗,甚至调侃,但俗不伤雅。有的请不同的作家来写短评,多角度,多风格,见仁见智,很有特色。由于有了这些评论,赏读的特色就更加鲜明了。
现在,安武林的“评点本”越出越火,影响越大,成了出版界的一道风景,也是“培养读者”的一种方法。
这次二人的合作,是强强联合。伍美珍的创作,经过十多年的笔耕,收获颇丰,影响很大。安武林博闻强记,写了不少好评论。他们的创作与评论像鸟之两翼,让《伍美珍作品赏读本》飞得更高更远。(20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