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眼神
(2009-07-03 08:54:58)
标签:
名编少儿专栏育儿 |
分类: 随笔 |
刘春霞就像春天的田野上一株很普通的小草或者小树一样,普通而又朴素,从表面上看。但你要是仔细一打量,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关键在于她眼镜后面那种沉思和冷幽的眼神。大多时候,她都在笑,笑的天真烂漫,会让人想起阳光下开放的洋槐花。特别开心的时候,还会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像少女那般羞涩。
刘春霞和我相识也很久了,那时她别出心裁出了一套随笔集,约我给桂文亚的随笔写过一篇书评。那套书做得很厚,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百年百部那么厚。看样子,对厚重之物她是心存欢喜和敬畏之情的。我常常开玩笑说:“春霞,你大可不必再做什么书了,一百年的东西都被你做了,够你吃一辈子了!”她开心地大笑,不大的眼睛把快乐全部藏在眼睛里儿不让人看见,只是那不争气的嘴巴却把心里欢喜的秘密泄露了出去。不过,她并不居功,总说是社里的决策和投入。虽然说百年百部经典只是一个出版的概念,但其中也有能经得起推敲的名副其实的经典之作。
经典,是她沉思和冷幽的眼神。要不是这个经典的眼神,我很容易忽略她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说到底,这是一个知识女性,很敬业的编辑。
刘春霞是个真诚的人,喜怒尽显于形。偶尔,她也会谨慎而又用商量的口吻和你说话。在谈到对新作者的培养上,她和我共同推过周志勇。对于周志勇的写作缺点,我们开诚布公地交流过,但主要在于培养和扶持上。她嘱咐过我,对周志勇一定要好好说说,指出他的缺点,这有利于他的进步。她还说,我是评论家,说话的威力和份量比她足一些。我知道,以她这种负责的态度和认真的劲儿,私下里一定和周志勇谈过。我开玩笑说:“你也要说呀,别忘了,你也是个作家。”她一楞:“我不是作家啊,我不会写东西。”我说:“你不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嘛。”这一说,她就开心地大笑起来,笑的时间像一个世纪那样漫长,笑的声音像山泉淙淙绵绵不绝。
在中国少儿出版界,像她这样不写东西而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绝无仅有,我印象中好像只有她一个。要是还有,那就叫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呗。这倒不是中国作家协会给她开绿灯,也不是走后门,而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规定,像她这样的人可以加入。百年百部的质量姑且不论,仅就出版规模来说,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她在其中付出的心血,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来的。我曾经说过她的这套书从设计上有点学漓江社的诺贝尔奖金作家丛书,她是不承认的,不承认没关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努力把这套书做的像个经典的样子。在我看来,书不仅是书,而且是一件艺术品,这才是读书人对书的喜欢的理想的样子。
刘春霞会莫名其妙让我想起歌星李娜,她的人格魅力和形象就像李娜歌声中传达出的东西一样,令人难忘。当然,她也有个人爱好,比如说旅游。不知道她有没有把祖国大好河山游览遍的雄心,但至少每年她都会安排自己去旅游。旅游呢,必带自己的闺中密友,河北少儿社的韩蓓。这两个人形影不离,大有不离不弃的感觉,好像有过海誓山盟一样。有很多次,我开会的时候,惊喜地见到一个的时候,又会惊讶地发现另一个。我开玩笑说:“天哪,你们俩是不是同性恋啊!”两个人都哈哈大笑。倒是韩蓓还替她们辩解,韩蓓说:“我名声不要紧,千万别玷污了人家春霞的名声,她性取向正常着呢。”我们三个又哈哈大笑一通。我很羡慕,这样的友谊女人之间少有,恐怕男人中间更少有。人生得一真正知己的确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刘春霞表面上很大度,其实骨子里面很传统,对有些新生的事物追随的并不那么紧。比如说,手机发短信。记得她刚用手机的时候,不会发短信。有一次,我发了短信,她迟迟不回,我就把电话打过去了兴师问罪。没曾想,手机里却是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交响的声音。原来她在厨房正忙碌。我说:“你怎么不回短信啊。”她说:“我看到了,不会发短信,想着做完饭给你回个电话。”我哈哈大笑。每次见她,我都要问问:“你会发短信了吗?”她总是回答:“会会会。”我问过很多遍了,还是那样问,因为她不会发短信的印象在我的心里根深蒂固了。她是个急性子,工作和性格都是风风火火的样子。不过,我相信她读我写她这篇文章的时候,她一定会用经典的眼神冷幽而又沉思地看,一边看,一边想:安武林是不是骂我了,我看看他骂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