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缪惟是六十年代人,六十年代的人似乎有个共同的特点:比较务实,不太喜欢张扬。所以他的名字不如这个星那个星灿烂,顶多是颗实实在在的、货真价实的绿豆。这个绿豆的比喻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我的意思是说他很谦逊,不张扬,踏实。他是著名漫画家缪印堂的儿子,可他并没有子承父业,一心一意去搞漫画,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在那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他不可能不受到家学的影响。
缪惟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现在他所干的工作和他的专业是紧密相连的。能把职业、事业、专业、理想、爱好和人生水乳交融的人实在不多,所以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当别人羡慕他这一点时,他会像个朴素的植物一样笑的春光明媚。他其实也不算是很幸运的人,命运里还有那么一点点坎坷。
缪惟上初二的时候,父亲很慈祥地问了他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长大了做什么?”他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没想过。”父亲说:“我看你一不是学文科的料,二也不是学理科的料,我的朋友们都是搞绘画的,他们可以教你,我积累的绘画资料多,也需要有个继承人。”真是知子莫如父,也显出了老爷子的一片护犊之情。缪惟很动心,所以在初二的时候,正式开始了学画生涯。
就象所有的中国人一样,那个年代的日子并不富足,但他说那个阶段是他最快乐的时光。想当初,时兴社会办学,有很多美术班。他像明星赶场子一样,从这儿奔到那儿,到处去蹭课。因为学画的人很多,交钱的和不交钱的,真学生和伪学生是不好区分的,所以他夹在里面如鱼得水,沾沾自喜,偷到了不少美术方面的知识。高中毕业后,他去了中青《旅行家》杂志社做编务。做一些打杂却充满乐趣的事情。很可惜,那一年,他报考的美术史专业泡汤了。因为他考了个第四名,而人家只录取三个名额,没辙,他又去了《中国少年报》干临时工。
1985年,缪惟幸运地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书籍艺术专业,以优异的成绩。在北京市他考了个第一名,也算个小小的自豪。人长大后,有时候会改变自己的选择。他放弃了走父亲给他规划的路,当个漫画家。他并不想靠在父亲的大树下乘凉,那样的话将来自己无论做到什么程度,人们都会认为他是借了父亲的光,所以他自己作主选择了设计专业。当他把通知书拿给父亲看的时候,父亲目瞪口呆,说不清是喜还是忧。
大学毕业后,缪惟进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做美术编辑。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的积累和实践。在早期的数年内,他是名不经传的,一直默默无闻地做事情,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观察和思考。后来,中国少儿社成立了一个名著项目部,给他的脱颖而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平台就是舞台,一个人有再大的才能,如果没有舞台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那么他永远是一块埋在土壤之下的金子。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是具有感恩心态的人,所以缪惟对此充满了感激之情。
缪惟主持策划和设计的“皇冠书系”和“美绘版”系列丛书,不管是冰心的,张天翼的,以及经典的那些系列,其淡雅与素洁,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些经典著作卓尔不群的特色。这些系列的书籍一推出,就在少儿出版界和市场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它改变了人们对童书装帧设计的理念,也改变了少儿出版社不重视装帧设计的观念。自从“美绘版”上市之后,整个少儿出版界对少儿图书的装帧设计的认识提升了一大步。我曾开玩笑说:“缪惟的装帧设计,引起了中国少儿出版界的一场革命。”。
缪惟觉得要好一个美术编辑,成为一名优秀的装帧设计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也就是要把文学和艺术结合起来。尽管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他每搞一本书的装帧设计,最起码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自己必须把这一本书读完。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原著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从而相对完美地把文学和艺术结合起来,做到和谐统一。缪惟的理想是当一个优秀的装帧设计家、一个优秀的图书策划人和一个优秀的出版人。其实,这个理想都是在出版这个平台上才能实现的理想,而且它们的联系相当紧密,他自己也说:“看来这辈子跑不出这个圈子了”。
缪惟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断强化自己的综合能力。他不仅是个装帧设计艺术家,插画师,而且是一个优秀的策划人。他策划的“黄冠书系”和“美绘本系列”已经成了中少的品牌产品,也成了业界的知名品牌。一个著名作家说:“冰心的作品我看过很多遍了,但我看到冰心的美绘本时,忍不住又看了一遍。”文学书首先应该是个艺术品,在他看来。所以,他在策划“皇冠书系”经典儿童文学丛书的时候,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宏观把握。他的理想是设计装帧、策划、出版一条龙,将其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已经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缪惟尚是一颗绿豆,比如说他获过这样或那样的插图奖和装帧设计奖,他从来不去炫耀自己,若非需要他的简历,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这方面的成就。缪惟虽然是一颗绿豆,但我觉得实在的绿豆比空壳很大的豆荚好得多。而且,空豆荚本来就比绿豆多。这个时代,能呼悠的人很容易成名,但往往大伙儿忽略的是更多优秀的不太作声的人。
缪惟简介
缪惟:图书出版策划人、平面设计师、画家、漫画家、1965年8月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专业。1997年前往日本亚太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研修平面设计和书籍策划。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平面设计实践与研究,以及书籍及宣传品的选题策划与开发。1994年至今供职于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前一篇:一个山西男人的低幼童话集
后一篇:阅稿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