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立新院士:自动化类专业前景广阔

(2023-07-01 15:12:27)
分类: 学会思考

转自: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46730863218704929/

唐立新院士:自动化类专业前景广阔

原创2023-06-21 16:19·新青年文斋

谨推荐您阅读和购买我的付费文章:

面试成功指南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自动化学科负责人,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唐立新参加了《#向往的专业#·院士对话青年学子》节目。

在节目中,唐立新院士对自动化类专业进行解析和展望,我谨依据唐立新院士的发言,归纳出如下三点:

第一是自动化类专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第二是自动化类专业前景广阔;第三是自动化类专业就业率较高、就业薪酬还不错。

看完节目,我的感受是,对于今年的高考考生,加入自动化类专业,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



第一是自动化类专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这个综合能力集中体现在设计能力,就是如何设计一个控制系统、设计一个自动化系统。

设计能力,第一个方面体现在系统思维,是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的能力;第二个方面是整合思维,就是把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能力;第三个方面则是科学思维,就是如何从规律上认识客观对象的能力。

如果说系统是解决事物的连续,整合就是把原先对立的或者是孤立的连接在一起,它们的背后还得靠科学思维的支撑。

但是,如果能学这个专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非常大。

学会设计能力,终身受益。



第二是自动化类专业前景广阔。

自动化类专业在中国至少有两个机遇:

一是时代的机遇。

如今已步入人工智能时代,而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相互支撑:

一方面人工智能为自动化类技术赋能,具体说,人工智能为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底层感知上的支撑。

工业自动化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特别是在我国发展非常快,也非常完备,当中也遇到一些挑战。

比如说当我们控制复杂对象时,对复杂对象的认知缺失,影响着我们控制的精度和质量。

在这方面,人工智能对于复杂对象这一“黑盒”,使它变得透明或半透明,起到类似医学CT方面的作用。

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对自动化的支撑作用非常大。

另一方面,自动化也给人工智能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支撑。

人工智能的逻辑,很多依赖于过去的数据。

从思维方式来看,过去发生的事情,未来有可能好;但是过去没有发生的事情,未来就有可能差。

自动化对人工智能的支撑就是有一个前馈的思想,就是自动化抓着事物的本质,在事情没发生之前,能够预测到事情可能发生的这个状况。

反馈与前馈,过去与未来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是在国家层面上非常重视,国家非常重视实体经济。

这当中,自动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自动化在企业层面主要是两个作用:一个是提质,一个是增效。

在质量改善方面,为了解决那些制造不出来、制造质量不稳定、不一致方面等问题,控制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解决了这些难题,又能极大地促进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自动化技术本身的迭代与更新。



第三是自动化类专业就业率较高、就业薪酬还不错。

就业率和就业薪酬这两点是广大考生和家长们比较关注的,唐立新院士说:从过去来看,自动化类专业的学生就业还是非常好的。

通过东北大学各门学科还有各个专业毕业生的统计,从两个指标反映出自动化类专业的就业情况:

一是就业率:就业率比较高;二是就业薪酬:薪酬也比较高。

按照唐立新院士的说法,似乎考生和家长们不用担心四年后的就业问题。

不过唐立新院士可没打保票,具体到不同的学校、细分的专业、独特的个体,总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只能说,看起来自动化类专业就业形势还是不错的。

从已经毕业的学生来看,第一类是继续深造,从事科学和技术的研究;第二类是到企业工作,一是到传统工业,如钢铁装备、物流和能源;二是到新型企业,包括华为,自动化毕业生发挥了非常好的前沿技术研究的作用;第三类是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发挥他们的作用。

在人工智能时代,未来的就业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自动化学生有很好的适应性,所以也不完全局限于上述三类的工作,也可以开拓人类认知的疆土。

自动化类专业所做的思维上的训练,能够支撑毕业生开辟在信息领域新大陆。

可以看出,自动化类专业的毕业生韧性较强,素质较高,能与时俱进,可以适应未来的变化。

这就已经很好了。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