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锅”是媒体对苏泊尔的戏称!
徐工被贱卖,尽管是不争的事实,但还是不乏有人为它辩护和开脱,颠颠倒倒做一些逻辑混乱的算术题,一个劲的“倒浆糊”,混淆视听。
恰好苏泊尔并购案也成为了时下社会讨论的焦点,其相关信息也得到了披露(没有徐工那么神秘),某种意义上成了徐工贱卖的活参照。经比较:
徐工交易价格居然贱得不如“一口锅”!
一、徐工机械和苏泊尔基本情况比较
徐工机械 苏泊尔
徐工/苏泊尔
企业性质
国
营
私营控股
产业性质 装备制造业 高压锅
销售额
65亿(2004年)
14亿(2005年)
4.6倍
品牌价值
80亿(2005年) 16.2亿(2006年) 4.9倍
净利润 20314万(2004年) 6922万(2005年) 2.9倍
总资产
58.4亿(2004年) 14.8亿(2005年) 3.9倍
所有者权益
15.1亿(2004) 8.7亿(2005)
1.7倍
二、徐工交易价格“贱得”不如“一口锅”
1、徐工交易价格:20.7亿获得徐工机械82%股权==>徐工价值为
25.2亿(20.7/0.82)。
2、苏泊尔交易价格:4.5576亿获得苏泊尔14.38%股权==>苏泊尔价值为31.7亿(4.5576/0.1438)。
3、苏泊尔价值是徐工价值的1.26倍(31.7/25.2)。
三、国营徐工“几台车”卖不过苏泊尔“一口锅”的根本原因
苏泊尔是一个民营企业,卖的是自己的资产,要的就是一个好价格,没有徐工机械那么一大堆不着边际、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或约束力的附加条件,所以,一个以生产高压锅、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经营规模都比徐工小好几倍,品牌价值及无形资产价值更无法相比的苏泊尔的交易价格居然高出徐工机械交易价格的26%。这不能不说是现代版的“天方夜谭”,我不知道那些为徐工交易辩护的“热心人”对此又会作何“天才性”“创造性”的解释!
特别说明:文中所引用数据为徐工机械,而非徐工集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