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鲁迅

(2016-05-02 22:02:12)
标签:

旅行

文化

分类: 散论(25)

http://s4/mw690/001kiFuTgy71Ri8Pluj13&690

http://s4/bmiddle/001kiFuTgy71RiatOtd13&690

http://s3/bmiddle/001kiFuTgy71Rib4MZYd2&690

http://s8/bmiddle/001kiFuTgy71RibCA2H37&690

http://s4/bmiddle/001kiFuTgy71RicZeQr43&690

http://s13/mw690/001kiFuTgy71RiduRDSdc&690


http://s12/mw690/001kiFuTgy71nig1EKLeb&690

http://s15/small/001kiFuTgy71nigPz1I5e&690

http://s4/bmiddle/001kiFuTgy71nihqZdF83&690

http://s11/small/001kiFuTgy71nii8GGmca&690

http://s10/small/001kiFuTgy71niiymEh29&690

http://s8/bmiddle/001kiFuTgy71nijSNP9a7&690

http://s3/small/001kiFuTgy71nikCkTgc2&690


http://s15/mw690/001kiFuTgy71niEpF5c9e&690
http://s7/small/001kiFuTgy71niGxmUCa6&690
http://s13/bmiddle/001kiFuTgy71niHy9Z28c&690
http://s8/bmiddle/001kiFuTgy71niLVUWz37&690

http://s12/bmiddle/001kiFuTgy71niQ6Vsfcb&690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鲁迅 ]

俄罗斯有“卡拉马佐夫气质”;中国有阿Q精神文化!一个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彼得堡”,一个来自中国农村河网纵横的未庄。

很多时候我常常把这两个大师的著作在感觉上绞到一起。记得看过很多画家和影视作品,给两位大师的阐释都是大块浓重的磐石一样的黑色。

读他们俩的著作总会沉浸在一种大气不敢出的压抑之中。无论是《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白痴》还是《群魔》;《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药》、《孔乙己》和《故乡》。

我觉得,前者更多的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人格,后者更多的是一种畸形精神性格。前者让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后者令人痛惜哀鸣。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齐格蒙德·弗洛伊德称《卡》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主要是从人格和心理来说的,那种病态心理,性格分裂的“双重人格”,令人震撼的极度的疯狂,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著作人物那种病态的精神折磨的迷幻恍惚令人恐怖(拉斯科尼科夫,伊万,特别是梅斯金癫痫症来临前的预感和那两次感觉脑袋后面的那双罗果静的眼睛,让我老觉得毛骨悚然,以至于我也幻觉成在克尼姆林宫对边的那个进大商场门的石阶和圣彼得堡冬宫广场附近的那家不知名酒店)。

毛姆在对陀氏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评述时说,“假如你能欣赏大海上暴风雨的情景、山林大火令人颤栗的火焰、大河泛滥的喧嚣,那么,你一定会欣赏《卡拉马佐夫兄弟》。毛姆还说,陀氏笔下的人物,大都拥有一种与自然界的黑暗巨力亲和的特征......显示人类灵魂未知的深度与可怕的潜力......想不出其他任何一本小说能如此奇妙地描绘人类的崇高与丑恶;也没有一本小说能以如此深沉的悲悯之情、如此巨大的力量叙述个人灵魂可能承担的悲剧冒险与破坏。”“他们为神而苦恼”!陀氏对受苦的人赋予最深沉温情,这只有自身受过痛苦的才能拥有。

的确,在陀氏的著作中,我们可以从人类最深沉之处感受到崇高与丑恶,灵魂的悲悯,心灵的激情与死寂!我们读出了黑暗中令人精神崩溃的恐怖与震撼!他们抗争,赤裸裸地,从肉体到心灵深处善与恶(奇异集合于一身),上帝和魔鬼都在搏斗,这是一场毁灭与重生殊死决斗!陀氏把人置于“万难忍受的遭遇里来试炼他们”,把他们安置在末世审判的席位上来拷问。

鲁迅先生的更主要从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深重社会的压迫,腐朽思想的奴役与毒害在人们精神性格世界的表现。从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政治的压迫、经济的剥削、精神的奴役毒害加上列强炮舰鸦片洋布帝国主义欺凌下旧中国的民众的愚昧,精神的麻木,谈不上民智,更没有半点尊严可言的,那种谈不上“人”的不如畜生的微尘似的卑微地位!他们从肉体到感觉都没有了,一切都在合理的奴役奴化之中,心灵麻木,思想愚弱,精神畸形。“他们默默生长,萎黄,枯死了,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有意无意的吃人和被吃,反而有维持那个“铁屋子”社会。

而我们可以说,鲁迅先生对中国精神文化的剖析与批判,他像探针一样锥出浓黑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黑血”的文化基因,民族文化之中的劣根性毛病,对这种土壤之中酝酿出的典型人物的描绘,我们国人随便在任何地方永远都磨不开鲁迅先生笔下的那群人物的精神.不是吗?我们很多时候都在自己的文化精神里隐隐作痛。“改造国民的精神”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两位“作家和思想家”都是铁黑而凝重的!一个长枪,一个短剑!

“一个伟大的苦役犯......目光坚定,衣衫褴褛,画了一些符号,让人难以解答”,是道不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臧仲伦语)!

一个五短身材的先生,目光锐利,青布长衫,头发直戳戳钢针一般,写下一连串浓黑的文字,是说不完的鲁迅!

他们都洞悉到了一个民族最幽微的灵魂深处!

磐石一样沉重的黑色!

(2016055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