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常去听一些讲座,包括一些经济学者的讲座,虽然我的专业不是经济学方面,但是还是对于此类有了一些兴趣,之后又读了一本名为《你的经济学教科书》的书籍,这本书是经济学的入门,连美国的中学生都在阅读。渐渐的明白了为什么美国人、欧洲人可以“大言不惭”的说,到了18岁,你该独立啦!英、美的中学教育涵盖很多的领域,学生在十二三岁就可以接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如果感兴趣,可以一直学下去。所以他们很小就知道生活的意义,知道在很小的时候去街上卖柠檬水,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对比我们,往往淘到第一桶金都是在大学毕业后的若干年。中学阶段的我们唯一对钱的概念是每年的压岁钱,还多数被家长没收上缴,或者被自己花在游戏机和漫画书上。那么,咱们中国学生,18岁,你能独立吗?
另一个例子,上个月去旅游,刚好一个朋友在上海的某个国际学校,小聚的时候就问起他们学校是否有经济学课程,朋友说当然有,而且几乎所有的中国学生都会选修这个课程,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懂得人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处理好于周围人的关系,懂得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懂得创造价值、造福他人,回馈社会的责任。朋友还饶有兴趣的介绍了他们学校的经济学理论应用课程---中学生创业大赛,优胜的一组200元的创业基金,获得了2000元的收益。我想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财富,更多的是经验与历练。
回忆自己的高中教育,再对比现在的高中教育,教育改革一次次的改,但高考这个指挥棒没有变,我也有注意到现在的中学教材有一部分双语的词汇,但是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搞这个。我猜想连我们的教师也不知道他用来做什么吧。我们的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老师给什么就学什么,家长买什么练习册就做什么.完全失去了自我,当然不能怪他们。曾也听说教育部开始实行中学生选修课程,那么能否将经济学、会计、商学等加入进去,让我们的学生也早早知道一些经济学的理论,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知道自己是应该对父母,对家人,对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当然,这一切也要符合我国的国情,中学生还是要以学习为第一位,但要更多去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并不是要完全的脱离父母,而是应该在某些方面慢慢的尝试学会独立,学会减轻父母的负担。。。前段时间看到某新闻报道,部分国外院校拒收中国学生因其独立能力差:“我们不要China
one。”在遭遇数次这样的拒绝后,某留学机构负责人韩明对“China one”这个词产生了好奇。经过询问才知道,“China
one”指的是中国独生子女。由于中国孩子的独立能力差,甚至有家长提出要给孩子配保姆,这一个群体引起部分国外院校关注,有学校明确表示:拒绝接收中国独生子女入学就读。这些现状也许都应该值得我们反思。
高中生是处理人生非常重要阶段的一群人,人生观、价值观考试行程,他们开始尝试学习处理与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可是现在的中学课程并没有此类的课程,希望家长和学校都能多注意对学生学习、生活独立性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也能早早的建立人生的初步规划,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人生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