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向阳光
心向阳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91
  • 关注人气: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教师应该反思《看上去很美》

(2006-05-07 11:48:58)
看到曾子航写的博客文章很受触动,
原文:
 
最近连看了两遍张元的新片《看上去很美》,不过不是在电影院里,而是在家中看的碟。看完之后,有点后悔影片热映的时候没进电影院,因为我很想知道它在现场放映的时候观众会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这部影片描写了一个名叫方枪枪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的一段经历,处处洋溢着黑色幽默,将批判的锋芒直指虚伪病态的成人社会(就是片中那所规矩不断、条框繁多的幼儿园),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儿童片的范畴,更赋有寓言色彩。从这个社会成长起来的所有人几乎都能从方枪枪和他周围的老师、小朋友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文风很小资但骨子里很狂野的影评人暗地妖娆把《看上去很美》比喻成《索多玛120天》的“幼稚园版”,我倒觉得它更像是《飞越疯人院》的“中国儿童版”,只不过《飞越疯人院》中那个逆来顺受的印地安酋长最后“雄起”了,从疯人院成功“飞越”到自由广阔的天地中去了;而《看上去很美》的结局却更加压抑,也更加恐怖:一心想冲破牢笼的方枪枪走出幼儿园赫然发现,外面的世界是一所更大的“幼儿园”,他无处可逃――
 
地球人都知道,《看上去很美》是根据王朔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的,我没看过原作,我不知道迄今为止王朔这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不是同影片一样,对那个荒诞病态的成人世界具有如此辛辣地讽刺和深刻地批判。本来,幼儿园应该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幸福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连影片中那位德高望重的幼儿园园长也这么认为)。可是在张元导演的摄影机里,方枪枪小朋友所在的幼儿园,根本没有儿童时代的天真烂漫、童言无忌,有的只是毫无生气的整齐划一、单调压抑的条条框框和对老师无条件地听话和顺从。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对话,不是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式的,更多是高高在上,是板着面孔地说教、训人,即使偶尔露出笑容,也含有一种“请君入瓮”的意味。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小朋友们连吃个午饭也要集体拽着一根长绳,像监狱里的犯人一样有组织,有秩序地“先来后到”;上课的时候,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放了个屁,连累全班同学个个撅起屁股任由老师检查;最让人感到恐怖的就是每天早上例行的强制性集体排便:所有的小朋友们(不分男女)都集合在一间空旷的大茅房里,“分门别类”地站好,只听到老师一声令下,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排便――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小朋友们一边排便一边还得竖起耳朵接受站在一旁监督的班主任老师关于“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的谆谆教导――在这个毫无童趣的地方,孩子们唯一的乐趣就是以拥有贴在每个人名字下面的小红花为荣,小红花的多少成了衡量“好孩子”、“坏孩子”的标尺,而争夺小红花则使这里的孩子们过早体味到了成人世界的勾心斗角。所以,一向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方枪枪才会不止一次地跟身边要好的小伙伴说,班主任李老师是“妖怪变的”,拿小红花最多的于倩倩也是“妖怪”变出来的,小小年纪的孩子,竟对秩序井然的成人社会表现出了超乎寻常地蔑视,难怪老师们也洞察秋毫:别看方枪枪年纪小,什么都明白!
  
我不知道影片中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方枪枪”是张元导演从哪儿发掘出来的:圆圆的小脸儿,大大的眼睛,还有那总是耷拉着的眼角,那嘴边时不时泛起的坏笑,活脱脱一个四十年前的“小王朔”!乍一看,还真以为王朔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给“贡献”出来了。后来看演员表,不对,人家小朋友本名叫董博文,跟王朔摆明了不是一家子,可这孩子的形象、性格乃至行为方式简直就是成年王朔的“缩水版”,好像天生就长了一块“反骨”,有一颗始终也安分不下来的心,连“方枪枪”这个名字都有那么一股子“桀骜不驯”的味道,如同刺向虚伪的成人世界的一杆“红缨枪”!
 
在幼儿园那令人窒息的压抑环境里,别的孩子都循规蹈矩,他调皮捣蛋,别的孩子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他却敢于扯着嗓门讲话,跟老师顶嘴、冲撞那是家常便饭;他的哭声更是震天动地,具有非一般的穿透力!他把班主任老师看成是“魔鬼妖怪”变的,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竟率领全班的小伙伴们来了一次“奇袭白虎团”,将鞋带连成绳子去捆绑睡着的老师――影片最石破天惊的一幕,就是这个始终无法无天的“小祖宗”,面对幼儿园老师们一以贯之的高压政策,竟冷不丁地骂出了“操你妈”这样的粗口,这一骂,惊得老师瞠目结舌,骂得园长心头火起,也一吐小孩子郁积在心中多日的晦气!方枪枪这个幼儿园里的“异端”,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曾获五项奥斯卡大奖的经典影片《飞越疯人院》里那个不是疯子却被当成疯子关进疯人院的杰克-尼科尔森,尽管一个是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一个乃玩世不恭的嬉皮士,但是在压抑沉闷的“铁屋子”里,他们无疑都时刻闪耀着斗士的光芒!

影片的结尾意味深长:被老师关了几天禁闭的这个“小祸害”依然“死不悔改”,一次班集体组织的春游,他又擅自离队了,当我们正为他偶然获得的这点自由欢欣鼓舞时,谁料一个更大、更“无形”的幼儿园又出其不意地展现在孩子的面前:喧天的锣鼓声中,一群成年男女,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大马路上茫然地行进着,让方枪枪惊愕无比的是:每一位叔叔阿姨的胸前都佩戴着一朵比幼儿园里的小红花还要“鲜艳夺目”的大红花!
 
这个总是“看上去很美”的小斗士终于万分沮丧地跌倒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凳上了―― “
 
中国每个教师都要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