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汉魏晋南北朝陵墓演变

(2013-01-15 09:15:22)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汉魏晋南北朝陵墓演变作者:学而

2012.05.18新改版

 

汉魏晋南北朝陵墓演变

 

 图表1

http://s8/mw690/672f297dgd30410e693c7&690


 

.汉朝时期

 

    1.汉代帝王陵为黄肠题凑,经久不变贯穿始终。

     汉代帝王陵上承秦代特点以黄肠题凑为葬制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汉祖皇帝刘邦直至汉末皇帝献帝下葬时均遵循汉葬制--黄肠题凑。《后汉书·献帝纪·注》记载可知:“天子葬,太仆驾四轮辀为殡车,中黄门、虎贲,各二十人执绋。司空择土造穿,太史卜日,将作作黄腸题凑。……黄肠题凑地宫顶部为平顶,只有在它最后封顶之前,执绋者牵引的天子棺木,才可以从顶部,顺利安置到黄肠题凑地宫内。

《汉书·霍光传》黄肠题凑一词时说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根据《后汉书·礼仪志》大丧条下刘昭注补引《汉书音义》篇说:题,头也。凑,以头向内,所以为固也。由此可知,黄肠是指堆垒在棺椁外的柏木;题凑是指木头头部向内堆放的墓葬结构。因西汉流行用柏木构筑,故称黄肠题凑。柏木是中国北方特有的上等名贵木材,古人之所以选择它用于墓葬,主要取决于其材质优良、耐水湿、抗腐性强、有香味,可以保护棺木不受损坏,而且施工方便、工期短。

 

2. 汉代贵族墓享受不到黄肠题凑的待遇,又因受森林资源萎缩的影响,后期也受佛文化的影响,寻找出路,墓葬材质、形制一变再变。

西汉墓为竖穴木结构,大墓有墓道,墓顶为平顶,形制为长方形,后期因受森林资源萎缩的影响,出现小型砖墓,墓顶分平顶和券顶两种,如张安世家族砖券洞室墓。到了东汉森林资源进一步萎缩,又出现了黄肠石题凑墓,如曹腾墓,以及稍大的砖室墓,单室逐步发展为多室,形制为长方形,如刘崇墓、刘畅夫妇墓,期受印度佛文化的影响又探索出了穹窿顶墓,形制为方形。需要一提的是,贵族墓如果得到皇帝恩准,也用黄肠题凑,如《汉书.霍光传》就有“光薨,皇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赐黄肠题凑一具”的记载。

汉代券顶墓特点:解决了森林资源萎缩的问题;牢固、不腐烂,千年不塌(小型墓);缺点,跨度窄,解决不了帝王陵大面积的要求。一般超过3.3米,易坍塌。(汉砖与力学决定了的。)坍塌的墓如: 张园汉墓、砖埠镇东汉墓、刘畅夫妇东汉墓、刘崇墓、孟津贵族墓、曹休墓、曹植墓等,在建时就坍塌的也可能有。

    穹窿顶的特点是,墓室跨度大,四壁砌成外凸的弧线状,封土的重量均匀地传向四壁,仿印度存放佛骨舍利或供奉佛像的穹窿顶建筑,更显尊贵。穹窿顶的缺点是,施工难度太大,一旦顶部遭受破坏、或者未竣工之前,在上空出现缺口,墓顶就会坍塌。券顶、穹窿顶墓有一优点,即修好后可随时下葬。

东汉贵族墓从最早的木质平顶墓逐步变为砖券顶墓、砖穹窿顶墓,但由于不够成熟易坍塌,汉帝王也没贸然使用。黄肠题凑是汉朝最高级别的葬礼,并贯穿始终(依山为陵除外)。按双轨制行走是汉代墓葬的基本特点。

  

. 曹魏时期

 

    曹魏时期延续东汉末陵墓的特点,既有平顶、券顶,也有穹窿顶。形制是券顶长方形;穹窿顶方形。如曹植墓、曹休墓、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此时期享受黄肠题凑待遇的人越来越少,如汉献帝下葬用的是黄肠题凑这一时期战事频繁三国鼎立,国家概念反生变化,加之森林资源不断萎缩,印度佛文化影响,东吴地区多用穹窿顶墓,东吴朱然墓。从已出土的曹魏时期的标杆看,说明黄肠题凑极少用,券顶墓为主体形制,部分也有穹窿顶墓。   

 

. 西晋、北朝时期

 

    西晋时期的陵墓发扬了曹魏时期的优点,穹窿顶墓逐步成熟并为帝王接受,如徐美人墓。由于名森林资源的萎缩,导致砖石墓和土洞墓并存,从出土的西晋墓统计,土洞墓约占六成。黄肠题凑陵墓消失。

黄肠题凑陵墓消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佛教本土化的兴起,促成穹窿顶墓广为流行,如茹茹公主墓、张肃俗墓。北前后佛教本土化得到大发展,有文字记载的砖佛塔始建于西晋武帝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叫太康寺塔(三层)。其后的发展佛寺佛塔达到泛滥的程度,史载:“东晋有佛寺一千七百六十八所,刘宋一千九百一拾三所,南齐二千八百四十六所,。。。北魏末年有寺院三万所,僧尼二百万,北齐时,寺院更达到四万所,僧尼三百万。”古邺城南城出土大量的佛元素文物可见一斑。官府和民间大肆兴建中国式佛塔,闻名于世的有洛阳永宁寺塔(公元516年)、开封嵩岳寺塔(公元523年),其砖制攒尖顶技术运用到地下建筑是必然,如南唐二陵、宣武帝陵。四角攒尖顶墓的出现,是建材建筑工艺成熟和佛教本土化的体现,攒尖顶墓分圆攒尖顶、四角攒尖顶,从出土的情况来看,圆攒尖顶早于四角攒尖顶。这一时期穹窿顶、四角攒尖顶陵墓均为帝王和贵族时尚首选。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佛建筑对中华建筑有着深远影响。

 

 

    回顾汉魏晋北朝陵墓的演变,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陵墓,除黄肠题凑成熟外,其它墓都是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小到大,由木质到砖石,不相同的施工方法,和工程技术的界限决定了不同时期的陵墓形制,以及佛教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在缓慢的演变中一但条件成熟就会被帝王采用陵墓具有强烈时代特征。详见图表1。

    陵墓顶是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墓顶分析方法考量古墓简单、易懂,由其是对断代、标杆墓的判断准而快,比如形制为长方形的墓,就能立马把黄肠题凑墓、券顶墓区分开来,又如形制为方形的墓,就能立马知道是穹窿顶墓、或四角攒尖顶墓,与券顶墓无缘。

    关于曹操高陵,史书记载曹操所在年代为东汉末年,生前狭天子令诸侯,薨后葬高陵,根据汉魏晋北朝陵墓演变史,曹操不可能葬在四角攒尖顶砖室墓里,在《拟陆机弔魏武帝文并序》里面,就有魏武帝的地宫“启方中之题凑,封秘器于黄肠”的文字描述。

 

西汉长沙王后墓“黄肠题凑”
http://s13/middle/672f297dgb58d16fece6c&690

山东省定陶县“黄肠题凑”西汉墓

http://s16/middle/672f297dgb3824f211aff&690

 

 

张安世家族墓(西汉)砖券洞室墓
http://s6/middle/672f297dgb7d3e4debdd5&690

 

 长清大觉寺东汉墓

 http://s5/middle/672f297dgb38b3b786c74&690



砖埠镇东汉墓

http://s8/middle/672f297dgb41a73e56b57&690


 

刘崇墓(东汉)
http://s7/middle/672f297dgb3824fd84f26&690 

 中山汉墓(东汉)

http://s8/middle/672f297dgb47471de4c57&690

 

 

曹腾墓东汉(1975年摄)

 http://s2/middle/672f297dgb47f04adace1&690

窿顶墓
http://s10/middle/672f297dgb3824f7cbb69&690

 


西高穴墓四角攒尖顶墓示意图
http://s16/middle/672f297dgb3824faa76cf&690

 

 

曹休墓(曹魏)
http://s4/middle/672f297dgb3824f5e3ac3&690

 

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平面图
http://s11/middle/672f297dgb38325c3dcfa&690

 

           茹茹公主墓

  http://s13/mw690/672f297dgd294c282c70c&690

 

 北魏宣武帝景陵四角攒尖顶
http://s16/middle/672f297dtbfccf3815bcf&690


 南唐二陵(五代十国)四角攒尖顶

 http://s8/middle/672f297dg78630dc5f457&690

 

 

 西高穴曹操墓四角攒尖顶http://s15/middle/672f297dgb524482c76fe&690 

 由于水平有限,望读者指正。



 

  或许您对下列文章有兴趣

 

  读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发掘报告 从曹腾墓看汉代国家级别殡葬

 

  从曹腾墓看汉代国家级别殡 曹操墓出土的铜印

 

0

后一篇:刑徒砖旧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