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徕的何先生说,茶不过一种生活罢了。不同人喜欢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方式喝茶,过着不同的生活。回民嗜茶,无茶不生活,从东到西,无不如此,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生活和信仰。
回民喜欢茶,南北皆同,只是茶的种类因地制宜,各有千秋。华北的大碗茶,西北的盖碗茶,西南的烘焙煮茶……有一点是一样的,都是粗茶。所谓粗茶,相对于绿茶的婉约而言,回民喝的茶粗狂豪迈。
我的家乡在华北,从小就在浓茶里长大。茶余饭后,往大罐头瓶里扔进去一小把茉莉花茶,从炉子上取下来的沸水直接灌入,盖上盖,慢慢闷。这边收拾收拾,这个凳子坐下来,闷的茶也差不多了,打开盖,半杯子都是茶叶,散去热气端起来用力吸一口茶香,一身的汗孔立刻抖擞起来。喝茶的过程不一定是围坐在一起的,茶在那,人该干嘛干嘛,渴了,拿起来痛饮一番,然后接着忙。即便老人只有喝茶的事情可做,拿起喝茶,放下谈事,似乎从没在意那是一种特殊的饮料,唯一的功能就是——解渴。
这是平时,遇到事,茶必须首当其先。主家首先在门外支起一张桌子,用大提梁壶沏上浓茶,旁边摆上一摞小饭碗,是为茶碗,来的人自斟自饮,主家偶尔一声,喝水,喝水。保障茶水充足,是一切大事小情上待客的必须。如果没有大事,家里来了“且”,主人一定拿出自己收藏的上好的花茶待客,一边沏茶一边给客人介绍,“看看这茶怎么样?”。走亲戚串门,回民最常带的就是茶叶了,送上二两好茶,宾主皆欢。
小时候姥姥给我说,吃了牛羊肉多喝茶能消化油脂。以前我认为回民喜欢茶是生活的需要。后来发觉,不吃牛羊肉的时候茶也并不少。浓茶里映彻回民的脾气——直爽、豁达。回民说话喜欢直来直往,有时候一句话呛的对方一溜跟头也得说。回民豁达,看淡人生的是非贫富,乃至生老病死也能淡然一笑,“为主的泰克底勒(真主的定然)”。就像普通回民人家唱喝的高碎,总是越喝越淡,然后平静地换新茶,再从新茶中找到香气……生活本就碎碎念,不变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那是对命运的大智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