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成“后”的?不亲了~~~
标签:
杂谈 |
司母戊鼎的爸爸和小三结婚了,于是,司母戊鼎成了后母戊鼎
http://s11/middle/487b112ag9e40e537480a&690
6日中午12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30分》播报了一条简单的文物新闻,却在网上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原来,这条新闻中,主持人和记者将大众熟知的“司母戊鼎”播成了“后母戊鼎”。央视记者和主持人,是否犯了这样一个低级错误呢?
记者了解到,当天下午3点23分,央视主播张泉灵发表微博说,看到新闻她也以为错了,查过资料后,才发现“原来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建议把‘司母戊’改为‘后母戊’。因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可以一样,而意思上此处更接近‘商王之后’。学术界更多人赞同‘后’。”经此释疑,不少网友回应,原来不是新闻错了,而是教科书弄错了。记者6日晚搜索“国家博物馆网站”了解到:“后母戊鼎”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司母戊鼎”。“国家博物馆网站”微博回应说:“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但由于中小学历史课本的广泛宣传,目前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名称更为有名。 专家认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一样,而意思上此处更接近“商王之后”。 因为司母戊鼎就是商王祭祀其母(名戊)的纪念器物。学术界更多人赞同“后”。“目前学术界没有定论,所以两种叫法都可以。”杨女士表示。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田凯介绍说,关于“司母戊鼎”的正确称呼,目前在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论。一直以来,人们都称之为“司母戊鼎”,随着一些考古学家对商代文明研究的深入,认为应改名为“后母戊鼎”,但这是学术界的问题。如果多数专家认为名字应该改,博物院自然也会适应大众的需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