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有院团,放弃本土市场还能走多远

(2010-08-20 18:05:22)
标签:

文化体制改改

企业化

民间演出团体

大厂评剧

明博相声沙龙

石家庄

文化

  最近参加一期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电视访谈节目,到场的有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也有省属院团的各位负责人,还有民营演出机构和普通观众。

话题从最近备受关注的“三俗”问题说开,说到文化团体收入问题时,民营演出机构除了大厂评剧团之外都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院团除了个别面露愁容之外,在海外市场和政府市场取得良好成绩的几个院团都争先恐后地报告某年盈利多少多少钱,某年获得什么国际赞许,主持人也因此情绪高涨,高呼我们的文化市场何其繁荣,水准何其高端,领导也脸色大悦。

一位观众此时大为感慨“艺术家”们的成绩后,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这么好的演出阵容,我们家与之不过300米就从未听闻?院团领导一闻此言,便是叫苦连连,“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我们购置了大屏幕!”,“我们宣传成本比排练费用还高……”,观众的疑惑还是没有解开。“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很不容易啊,只是我们不太会做宣传。”这样的结论得到了与会院团的一致认可,也是统一的说辞。

观众于是说了,你们经常搞点演出,大家伙不就都知道了吗。此言一出,一位歌舞剧团的领导立刻介绍了天津的情况,“天津院团演出一场政府补助三万!”,领导的脸色略显多云,观众的脸色顿显失望。

的确,你们在海外挣了那么多钱,为什么在本土演出就捉襟见肘了呢,钱呢?关键还不是钱的问题。每个剧团都有自己的演出场地,好几次从几大院团门口经过,冷清的场面总给人关张大吉的感觉,今日一闻方知还有如此火爆的演出活动,缺钱吗?绝不是根本问题,根源在于意识,在于责任的担纲!

院团人员庞大,都是张着嘴等着吃财政饭的,哪来的?都是本地纳税人的钱,可是花了钱的纳税人换回了什么?一场空!他们没有听到看到经常性的演出,他们看不到那么多艺术家,茶余饭后不是谈论家常,就是出入夜总会,抑或足疗之类的,然后他们被院团的艺术家们说成没有文化素养,没有文化意识的“文化沙漠”市民!

石家庄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独特的市民文化,谁之过?本地一线院团都不来培育市场,不来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能怨谁?面临企业化转制,赚钱才是硬道理不假。口口声声说艺术可以感染人的专业团体们,怎么就不能把赚到的钱用来滋养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呢?高尚的艺术和艺术家难道没有义务和责任用艺术的美感化染周围的人吗?这点责任都没有,束之高阁的艺术还不如一粒滋养庄稼的狗屎有用!

面对文化团体的改革,院团更多的是畏惧和抱怨,一开始我也以为政府应该给他们缓冲的时间,让他们来慢慢适应市场,由此看来,这样的缓冲期越长,就是对人民越大的犯罪!改革,势在必行;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自然而然!没有割肉的痛,绝不可能有健康的灵魂!

如若不然,远离本土市场,远离本土受众,院团将丧失根基,生长越大越脆弱,风雨袭来,很容易夭折而亡。相比之下,一些民间演出群体跃跃欲试的生命力诚然给院团以致命的反照。民间团体几乎零距离接触市场,接触受众,团队简约运营成本也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更灵活,抵抗力也更强。但却面临资金和演出技术问题的困扰,当政策扶持力量足够大的时候,游击队般的民间演出者定能在传统院团一统天下的体制下杀出一条血路!

国有院团收到受众的道义谴责和民间团体跃跃欲试的市场竞争已然四面楚歌,改制势不可挡,改变思维惯性,以更积极的面貌担当社会责任,不但能赢得市场,还能博得观众的好感,或许是条出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