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淀

(2010-05-21 15:29:49)
标签:

杂谈

 每天公交车都在八点前一点点到,上了车面对一张张迎面而来的陌生面孔,每一双眼神里都充满了打量和猜测,然后是漠然的低下头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当我找好一个位置的时候,也立刻加入到陌生面孔的行列中。下一站,三三两两的人鱼贯而下,与此同时又鱼贯而上一群人,我依然和打量我的人一样打量他们。上上下下,来来去去,心理面略上一丝恐惧,都是过路人,似乎我只有我才是我自己的常客,才不离不弃?真的是这样的吗?

  再也不去看车上的人,把头埋在手机电子书里,一本关于犯罪心理学的书。

  一直对犯罪心理学感兴趣,不过是第一次看这方面的小说。没有觉得晦涩,罪犯的心理在我看来如同常态,丝毫没有费解。书里面那个心理受过创伤的主人公对此更是精通,所以我一直在问自己,心理有障碍?

  我曾经试图成为打击罪犯的法官,没有成功;我也试图成为保护罪犯权益的律师,也被迫流产;我想成为一名罪犯,终究也没有成功。我一直在努力想象一种状况,把对面坐着的那个人看成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他可以带给我满足生存和生活的元素,我可以尽情放纵,在犯罪心理学上,这叫做“去人格化”。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发生在幼儿园的惨案无不印证着这种心理的可怕。

  我不是想为成为罪犯做心理准备,而是想像类似于催眠的方法,用一种极端的心理去感知现在的心理状态最深层的东西,抑或想为自己治疗。至少搞清楚一件事,我还是我吗?

  昨天,当头一棒,如清流。是啊,我是在做真实的我吗?我真的能这么快毫无阴影吗?下了班急匆匆的赶往剧场,得有机会穿上大褂,嬉皮笑脸的时候,我在哪?百无聊赖,躲避假期,对任何人没有兴趣的时候,我是谁?是清心寡欲?还是欲望转移?前者算是成熟,后者就是犯罪心理。

  我是哪一种,我又是谁?

  留下一个命题,我没有确切的答案,答案在时间中会变得清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真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