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相声之《批三国》
(2010-05-14 15:03:21)
标签:
杂谈 |
《批三国》又叫《歪批三国》,是文哏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清末时,有一批此类的相声被艺人们创作出来。之后,有很多相声前辈都使过这块活。比如《笑海》中介绍说张杰尧先生就说过《批列国》、《批西汉》、《批三国》、《批水浒》、《批西游》、《批封神榜》和《批聊斋》等段子。除此之外,还有戴少甫与于俊波、陈子贞与广阔泉和魏龙豪与吴兆南等名家演过。1956年刘宝瑞先生进一步整理了这段作品。被多人搬演,就现在流传下来的录音来看,有刘宝瑞与郭全宝;侯宝林与郭启儒(这两段都是196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苏文茂与朱相臣、马志存、赵世忠;高笑林与冯宝华(这两位的段子名字为《讲三国》,来自90年代天津录制的《中国传统相声集锦》);田立禾与王文玉(据我知道没有完整版本,只是一些小段)等等。即使在当代,这段相声经过不断改变还经常在各地的茶馆剧场里上演。
该作品虽然流传下来的版本较多,但大同小异。大都以“《三国》为什么叫三国”这个问题引出。在牵强附会的说出因为带三字的目录多而叫三国的观点后,在“三”字上下足了功夫,提出了很多“暗扣”。综合各版本有“三丑”、“三俊”、
“三张断三桥”(此三个均未解释)、“三头驴”(吕伯奢骑驴沽酒、黄承彦骑驴赏雪、诸葛恪添字解围)、“三个做小买卖的”(刘备织席贩履、张飞杀猪卖肉、赵云老卖年糕)、“三个不知道”(周瑜、诸葛亮和张飞的姥姥家)、“三不明”(有姓无名乔国老、有名无姓貂蝉、无名无姓督邮)、“三妻”(刘备撇妻、吕布恋妻、刘安杀妻)、“诸葛亮三奇”(八卦仙衣、指挥用扇、出门坐车)、“三个数学家”(曹操研究几何、诸葛亮研究代数、貂蝉研究三角)等等,无论是熟读过三国的人还是不太熟悉的人,对于这些既故弄玄虚又别出心裁的包袱儿都会捧腹。
除了上面的共同点外,应该看到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关于底的问题:目前这个段子主要使用的底有侯宝林郭启儒的“三妻”底和刘宝瑞郭全宝的“三个不知道”底。另外,苏文茂先生还用过“三个数学家”的底和“曹腾爸爸”的底、郭德纲表演的底是“三国人物再就业”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原来这个作品的底,这个作品原来有三种底,第一种是“三个俏皮话”,即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周瑜典当—穷嘟嘟;周仓摆手—关二爷不在家。这个可以在田立禾和王文玉的一段叫《刘备摔孩子》里听到一部分。没有表现的是第三个俏皮话,也即周仓摆手,这个底的效果在当时是非常火爆的,因为这是个“暗春”,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俏皮话有其他的含义。第二种底是大战司马炎,这个是个荤段子,早已经不再表演,主要说的是司马炎的荒淫。第三种底是周仓拉客,说的是一个叫翠喜的妓女由于生意不好,到关帝庙上香祈祷、恳求保佑。俗话说吃人的嘴短,关二爷对此没有了主意,也拉不下脸来帮她去拉客,便让周仓前去帮助。这个底个人觉得构思还是挺不错,也能说明一个道理:不管多么正直的神仙,一旦收受了贿赂,多么肮脏的事情也能做得出来。这个底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也很少见到了,至今留下的录音中,高笑林与冯宝华先生的《讲三国》用了这个底,效果不错。
第二个需要指出的是各自版本的特点,侯宝林与郭启儒先生的版本里,侯先生以惯有的儒者风范娓娓道来,颇有情趣;刘宝瑞与郭全宝先生的版本里,内容比较广泛,但是有个别的与三国距离较远,反而失去了其效果;苏文茂与朱相臣、马志存、赵世忠的版本中,与朱相臣先生合作的版本最为人称道,“苏批三国”和那个“读过700多遍三国”的“神童”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这也是苏版批三国最大的特点,就是苏先生着力塑造了一个伪专家的形象,也为之后搬演该作品的演员提供了蓝本;高笑林与于宝林的《讲三国》主要以关羽屯土山约三事始,以古城会为尾,以评书的手法表现,强化了听众心中关羽的形象,并很容易的过渡到周仓拉客一节做底,增加了该作品的效果;郭德纲与于谦的版本中对传统版本改动较大,不过也保留了不少传统段子的桥段:不仅有“为什么叫三国”、“三妻”等常见的段子,还有田立禾先生与任鸣启整理的《一肚子三国》等段子。最后新加的“三国人物再就业”一段总体来说效果还是不错,可以肯定。
推荐版本:
苏文茂、朱相臣 ★★★★★ 苏文茂先生演出的几段中,有朱相臣、马志存、赵世忠等人捧过,但文本几乎一致。朱相臣先生偶有一股讽刺口风使效果变得更加完美。
侯宝林、郭启儒 ★★★★☆
结构严谨、台风大方,是侯宝林先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推荐版本:
前一篇: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
后一篇:说说相声之《报菜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