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崎庵”传奇 ( 上 )

标签:
旅游石崎庵古迹主持 |
石崎庵地处湖南省湘潭县杨家岭镇境内。
我知道“石崎庵”这个名字还是今年回老家时。这座庵我曾经来过一次,那次来实属偶然。记不清是上个世纪80年代还是90年代,我同样回老家,在三兄家呆了一天,临走时,三兄领我来到了这座当时不知是庙还是庵。它离三兄家很近,十几分钟的路程。说实在的,我并不清楚来这儿的目的为何,只是跟着去走了一圈。记忆中那只是一座庙而已,坐落在山顶之上,不大,有些破旧,由于时间仓促,连招牌也没看上一眼,所以庙叫什么名字也就说不上来。今年回家是在继2010年那次回家时隔三年之后,我首先去了三兄家。原因是前一次回家时由于三兄到深圳去了,所以未见到他。与三兄已有十多年未见面了,这次回家自然要去他家了。这次去就想到旧地重游,看庙也就在计划之中了。
到他家后的第二天,在三兄的陪伴下去看记忆中的庙。
三兄家是原一家工厂院内。从三兄家出来,走出原本“宏伟”如今以改换门庭的显得有些破旧的工厂大门,顺着早年的公路经过一个当地“繁华”的市镇,又拐上了一条小一点的公路,然后沿着看似新的坡度在35度以上的上山公路走了一段,总共约莫十多分钟,便到了目的地——庙。
庙与记忆中庙似乎没有比对,因为记忆中的庙实在太模糊了。
庙在一个山顶上。这儿的山不高,真的说不上山,只能算丘陵而已。山上长满了树木或灌木,不知是现在的人们环保意识增强了还是别的原因,反正感觉山上的植被人为干扰甚少。所以,生长的特别茂盛。郁郁葱葱,一片绿色,空气清新,完全没有城市空气的龌龊。
整座庙均坐落在山顶上。呈长方形,南北向,庙的宽度也就20多米,前面是红墙黄瓦。
在庙前一片不大的平地边缘有一座高约4米砖砌的三层塔状式的成四边形的焚香炉。庙的大门上坎有“石崎庵”三个金黄色大字,门两则对联倒也说明了此庙的地形和朝向,还有一定的寓意。“石岭朝南海,崎岖达古庵”,真的很有意境。
庙内算不上大,虽是同一大殿,感觉后边的部分比前面的地势略高,后面应是真正的山顶之上。与其他的庙一样少不了佛像,这里供奉的主要是观音。
我们刚进庙时,看到后来才知道的主持正在与一信徒交流。于是自行在里面转了一圈,后看到主持不忙便和他交谈起来,问了一些问题。主持不错,也主动向我们对庙的前世今生作了介绍,还领着我们参观。从相坎在墙上的一幢重修庙宇的碑文上得知主持姓冯名春龙,是宝昙法师五戒皈依弟子,法号欣龙。
“石崎庵”起于何时主持并未介绍清楚,只是说“盘古”。我在网上看到有关湘潭县的历史介绍,“石崎庵”所在地,曾发现早在3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过的遗迹。在重修碑文上说到“石崎庵”是湖南最初名胜,潭州第一崎庵。我以为既然是潭州第一崎庵,起码在潭州之时就有了,而且非常有名。那么潭州又是何时呢?有资料:潭州曾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是大部分湖南地区以及部分湖北地区在古代的称呼;也曾作为二级行政单位,地域包括今长沙、湘潭、株洲、岳阳南、益阳、娄底等地。潭州作为城市名,也是长沙(当时的府治)的古称。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以地有昭潭而名,改湘州为潭州,设立潭州总管府。也就是说“石崎庵”应在公元589年(隋朝)就有了,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或许更早。
http://s7/mw690/001ki8TRzy6Ihr07WHs16&690
“石崎庵”大门上的对联,很直观,有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