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寻找光的小女孩》的简介第一句说『战争过后,世界一片荒芜。』
『荒芜』这是一个我在爱写诗的年纪很常用到的一个词,可是这一次把它放在『战争』之后,我突然感觉到一种恐惧,这不再只是诗上所说的『心的荒芜』、『爱的荒芜』、『大漠的荒芜』……而是『一切的荒芜』,人的、心的、爱的、世界的,一种没有希望、苟延残喘、另人窒息的荒芜。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啊,荒无人烟,每个人都带着恐惧和对『那种人』的避讳。连大雨敲打窗棂都变成了一件恐怖的事,因为这会让人误以为战争又来临了,『那种人』又来突然闯进本来的平静,摧毁一切、杀死一切,只留下绝望和另人窒息的恐惧。
幸存者们生活在地底,张扬着自己的爪牙攻击一切可以攻击的目标,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让人的恶性无限放大,他们即害怕『那种人』又欺凌着比自己弱小的同伴。
只有爷爷先生,他『宁可死,也不愿如老鼠般苟活在那么不堪的烂泥坑里。』他被『那种人』夺去了一切,用最后的本能和智慧生存了下来,他从来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仍然继续活着,更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动力,用尽全力的苟活下去。
他说:或许,继续活着,是因为有爱,或者因为有所希望,不过这两者几乎是相同的。有时候,继续活着,是因为放弃了。
爱、希望和认命,是逼迫我们继续活着的三大恶源。
而他很久以前就认命了,他在等待着死亡的到来。这样的他捡到了一个『因为太害怕那种人,宁愿自己能迅速死去』的只会说一个『光』字的女孩。而那束『光』让他又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人生中最后一次的希望。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看过很多写战后的小说,说真的,它们都太沉重了,沉重的让人要用很大的力气才可以正常的读下去,可是《寻找光的小女孩》却用一种很轻松,甚至是诙谐的方式将人带入到那个充满绝望的世界里,并时不时让人和老人一起看到希望,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奇妙的阅读体验。
整个故事用了双视角的叙述方式,仿佛是一部迷人的歌剧,一方唱罢一方起,小女孩的迷惘和懵懂,老人的沉重回忆、绝望,燃起希望的小规划都在文字里慢慢舒展开来。让人一但拿起便不想放下。
这本书让我想到一部我很喜欢的电影《海蒂》,那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女孩和自己爷爷的故事,当她被自己的阿姨强行送给在阿尔卑斯山上独居的爷爷时,她就好似书中的光儿一样,慢慢的爱上了这个表面有些冷漠,可是却又在不自觉之中表现出慈爱一面的爷爷。
那部电影发生在和平年代,那个爷爷也经历了很多绝望的故事,可是在人生的最后有海蒂陪伴着他,让他再次感受到幸福与希望。当然那部电影的结尾比这本书中的结尾是要美好很多的。如果你在这本书里没有找到你想要的结局,那么推荐你再去看看这部电影,海蒂和她的爷爷就是和平时期的光儿和爷爷先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