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 《等待戈多》

(2006-10-11 18:22:02)
关于《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是法国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成名作。这部荒诞戏剧一直被称为世界剧坛最匪夷所思、神秘莫测的剧本,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在首演后5年的时间里,《等待戈多》在世界范围内让上百万人成为了剧中两个无所事事的流浪汉的热心观众,“狄狄”和“戈戈”或许也成为了半个世纪前西方世界流行语中两个意味深长的昵称。
《等待戈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经久不衰之作,并且不断地被人重排、颠覆,赋予它新的内涵,就是因为这部作品留给了人们太多的思考和疑惑,或许这就是“荒诞”的本质。
哈姆雷特与戈多
就如同莎士比亚的名剧《
哈姆雷特》一样,一百个人心目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而在看过《等待戈多》的观众中,一百个人心目中就有一百个戈多。所不同的是, 《等待戈多》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没有合乎逻辑的对话,没有生动活泼的动作,没有鲜明的戏剧冲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是与传统戏剧迥然不同的。剧中对话的重复和无意义,语言的非逻辑性等,增加了作品的荒诞感,人物的言语和行动都跟“荒诞派”理解的客观世界一样无聊和不可思议。全剧结构散漫,有些支离破碎,仿佛是由一些杂乱无章的片断连缀而成的。
《等待戈多》完全抛弃了传统戏剧的结构模式和表演程式,但是,却也不全无传统戏剧的影子。在人物形象地刻画上,《等待戈多》塑造的是传统的古老的人物原型,而那些语无伦次的对话中,偶尔冒出的富有哲理令人深思的句子,难道不是受莎士比亚的影响?剧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也好,隐喻手法也罢,它所表现的让人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的主题,依然是千百年来人类文艺挖掘不断的内容。比如在作品的结尾处,狄狄和戈戈因为戈多又一次爽约,非常落寞,因此不禁重提上吊的问题。自杀在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的经典独白中已经被周密地思考过了,因为死亡世界的不可知让哈姆雷特把一只准备迈向坟墓的脚又缩了回来。只是这里的狄狄和戈戈不是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问得太形而上了,他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是形而下的,是自杀工具问题。他们只有一条裤腰带,一条并不结实、一扯就断的裤腰带,因为没有自杀工具,所以上吊只好作罢了。戈多没有来,死也不容易,所以最后两个流浪汉只有鼓足力量,决定把等待进行到底。
这里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他们等待的究竟是什么。《等待戈多》的中心人物其实就是那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戈多,然而戈多到底是谁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一百个戈多
有的人认为戈多是巴尔扎克早期戏剧中的一位神秘人物,有的人认为戈多是上帝,还有的人认为戈多是“虚无”或“死亡”。
戈多是一种希望,“他来了,我们就得救了。”。二战以后,欧洲民众处于一种绝望的精神状态,戈多其实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爱斯特拉冈“使劲往下”脱靴子象征着一种意欲摆脱痛苦的愿望。因此乐观的贝克特创作《等待戈多》讽刺自杀,告诉人们虽然希望不会出现,但生活中还是要抱有希望。这也是为什么戈多与上帝同名的原因。人们把《等待戈多》看作西方精神社会的产物。
欣赏《等待戈多》,决不是轻松的娱乐,而是近乎一种酷刑。正是在这种自虐般的酷刑中,获得一种荒诞人生的再体验。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只是“人类的缩影”,他们那些毫无意义的行为和言语其实就是人类的生活状态。剧中所有的人物只是某种习俗、思想感情的代表,它表现的只是类型,而不是个性。渺小的人类根本不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人与人之间也根本无法沟通交流,因此戈多就像上帝一样旁观着人类的一切,甚至嘲笑着这些可笑愚蠢的荒诞行为。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赋予了戈多更丰富的含义。因为人的一生中处处有等待,甚至整个人生也只是个等待死亡的过程。戈多可以是人们生活中等待着的任何东西,《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种等待的过程和心态。
英国剧评家马丁"艾斯林在《
论荒诞派戏剧》中曾就此评说道:“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就如同生活的意义就是生活本身一样,《等待戈多》的意义也只是等待本身。这是一种无望且又无可奈何的等待,说它无望,是因为戈多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编织出来的幻想;说它无可奈何,是因为处于绝望境地中的人们除了等待,已别无它法来维系他们苟活的生命。《等待戈多》是一部寓言剧,光秃秃的树上一夜之间新添的几片绿叶,代表了时光的流逝。所以等待固然虚妄,但也惟有等待了。等待已成为一种生命状态。因此《等待戈多》除了让我们思考弗拉吉米尔与爱斯特拉冈的命运之外,也让我们思考着,自己是不是就如同这两个流浪汉一样,在没有希望中等待希望,又在等待中以各种(看似有意义的)方式消磨着那必须消磨掉的时间。
我的戈多
从戏剧的角度来讲,《等待戈多》最初受到的质疑和不满也是等待的结果。因为戏剧的悬念是抓住观众的关键,而《等待戈多》整个剧中戈多是谁是一个最大的悬念。在看戏的同时,其实观众也和狄狄及戈戈一起在等待戈多的上场,等待着这个悬念揭开的一刻,而恰恰贝克特没有给观众一个答案,作者用第二幕重复第一幕,意在说明,如果再等待,第三幕、第四幕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他告诉人们,他们等待的这一天,并不是特殊的一天,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因此观赏《等待戈多》这个戏的本身就是体验没有结果的等待的过程。这是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不同的地方,就好像贝克特回答戈多是谁时说的:“我要是知道,早在戏中说出来了。”,恐怕这就是“荒诞”的最好的注释了吧。
作为中国观众,对于《等待戈多》的理解无论如何都是不很确切的。一个爱尔兰作家,宗教信仰的差异暂且不说,就是他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也是影响我们对作品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一个连作者自己都没有找到答案的荒诞派作品来说,戈多究竟是什么,我想没有答案恐怕才是最好的答案吧,这才是荒诞的本质和主题。其实,我们也根本无须去寻找答案,因为《等待戈多》本身就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从荒诞派的角度来说,寻找答案本身就是一种荒诞而愚蠢的行为,而我这篇几千字的文章其实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如果真要问我对戈多的理解,我愿意回答“不知道!”。
颠覆戈多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谈一谈这部成功的戏剧被颠覆的情况。从忠于原著,到略加修改,直到完全彻底的颠覆,戏剧的发展中倾注了各色人种对于《等待戈多》的理解。
看《
等到戈多》是在读《等待戈多》的剧本之前。整个戏没有了原著的乏味和艰涩,却也留给观众许多思考,只是思考的方向不太一样。《等到戈多》讲的是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等到了戈多,这是个矮小猥琐小男人,其实他也一直在寻觅着狄狄和戈戈,因为就如同他们等他一样,他找他们也是他的工作。然而,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他们把戈多杀了。可怕的是,在杀了戈多之后,又来了第二个戈多。这是个风情万种的女戈多,并且她发现了他们杀死了前一个戈多。荒诞的是这个女戈多本来就不喜欢前一个戈多,所以并没有告发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全剧依然是同一个场景,却加进了不少搞笑的成份,而且两个戈多是同一个女演员饰演的。这让我想到了那个轰动一时的女性版《等待戈多》。我想,无论是哪一种颠覆,对于戏剧的开创和探索才是《等待戈多》留给我们的最大的财富吧。

说到底,《等待戈多》再荒诞它也总还是个戏,它仍然受着传统的“三一律”的约束。而如今是个文艺异常繁荣的年代,各种形式的戏剧样式都为人们所包容和喜闻乐见。多媒体戏剧也早已不再希奇了,更不用说那些继承着《等待戈多》的荒诞衣钵而创作出的荒诞戏剧了。或者因为“生活在别处”,所以我们会永远抱着一种绝望的希望等待着生命中的戈多,正因为它不会出现,才使得我们可以一直等下去,好在谁也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些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