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说话,经常是一套一套的,有些虽然是瞎白话,但仔细想想却都有道理,比如和春天有关系的“四大香”就很有趣味和寓意。
“四大香”又叫“四大鲜”,他们是:“开河的鱼,下蛋的鸡,头刀韭菜,二房的妻”,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说开河鱼香不太确切,鲜是真的,没有半点夸张。鱼儿在厚厚的冰层下面度过了一个冬天,处于半睡眠状态,整整十个月不进食不活动,到春天时已经身体清瘦了,此时的鱼肉不肥却鲜嫩异常。当然,开河的鱼价格不菲。开河鱼之所以好吃,也跟人们的感觉有关,因为早些年的东北人整整一个冬季吃不到新鲜的水产品,所以每到春天又尝到久违了的新鲜,人们的感觉当然特别爽。春天来了,江河解冻,人们从略带冰凌的河(湖)水中捕捞鲜鱼上市叫卖:鲜鱼了,鲜鱼了,开河鱼了!这就是第一香(鲜)。
韭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能力极强,在所有蔬菜里面,韭菜是东北黑土地里春天最早生长起来供人类食用的人工栽培的嫩草,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东北人在冬季里的副食品只有咸菜、腌菜和干菜,这开春的韭菜跟开河鱼一样,使苦熬寒冬的人大饱口福,食用第一刀新割韭菜的感觉自然是香鲜无比,这是第二香。
早年的东北人也不富裕,平民百姓不到过年过节很难吃一次肉,如果有比较重要的客人来,就会杀鸡设酒做食,算是上等的招待。春天里只能杀母鸡,也就是正在下蛋的鸡,杀得女人们心痛,舍不得。下蛋的母鸡肉质肥厚,炖熟以后香浓适口,正好解馋,所以也是一香(鲜)。
二房妻就比较好理解了,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二奶,所不同的是1949年以前可以名正言顺的娶进家门,不需要先闹离婚什么的,也就是一夫多妻,小老婆吃香。其实,现在也是一样,陈凯歌娶陈红、梁锦松娶伏明霞以及扬振宁娶翁帆都是典型,老牛吃嫩草,岂有不香之理?不但香,而且鲜着呢。老男人们娶了小媳妇,如同老树发新芽,进入了第二个春天,都把新妇当娘娘捧着、供着,就差没有放在嘴里含着。所谓“头房臭,二房香,三房做娘娘”就是真实的写照。
东北话的“四大香”(鲜)就是这么的有道理,不信,你可以试一试,亲自品尝一下滋味如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