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绵阳自由行之三--绵阳北川行

标签:
绵阳旅游北川老县城5.12地震遗址巴拿恰 |
分类: 游记 |
北川羌族自治县,隶属绵阳,实际与江油、安州、平武毗邻,是华夏始祖大禹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羌绣之乡。去前做了攻略,北川的羌城旅游区准备要去看看,这个旅游区包含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巴拿恰商业街等景点。巴拿恰是地震后新建的北川新县城标志性建筑,整个景区比较分散、新老县城相距有30多公里。



我们一大早乘坐大巴从绵阳站出发,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北川新县城“巴拿恰”步行街,售票员说要到老县城还有一半路要走。坐车要到大巴车终点曲山镇的任家坪,然后再去1公里外的地震遗址,一路下坡走过去也行,我们四人打的往返,每人收10元钱。




车送我们到地震遗址前返回,司机告诉我们看完回程打电话,他就来接我们。走进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确实感觉到非常震撼,老县城是整个地震灾区中处于地震断裂带上的县城,具有全世界地震遗址保存面积最大、原貌保存最完整、地震破坏最严重、次生灾害最全面、破坏类型最典型的特征。遗址保留了地震引起的山体垮塌、泥石流、堰塞湖等自然现象,也保留了各类垮塌、变形程度不同的房屋、桥梁、街道、道路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其间也保留了大量的人类生活、生产用具。既有各类地震发生后的自然灾害现象,也有地震对建筑物破坏的各种类型。



走在北川老县城的街道上,看地震的破坏力几乎让北川县从地图上消失。老城遭受了巨大破坏,几乎所有建筑物都被夷为平地。15年过去了,曾经县城的中心地带高楼倾斜,有些楼层直接垮塌,有一处四层楼建筑直接将五楼楼顶倾泻到一楼,看得人触目惊心,靠山最近的北川曲山小学,遭遇滑坡,巨大的石块将学校全埋在底下,死亡达百多人,北川废墟中的记忆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人在大自然面前,永远都如微尘般来去无常。在街道后面,建立了一个公祭园,用以缅怀那些逝去的人们,提醒我们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并铭记历史中沉重的过往。




看老县城时天气阴沉着,心情更是沉重,曾经繁荣的街景遭遇凋敝和零落,如今满街的桂花依旧如期开放,花香浓郁,只是不见故人归,只余花香飘满街。北川老县城的废墟见证了生命的脆弱。



从老县城回到任家坪,已经到了中午时分,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前拍照后没有进去,我们随便在街上转了转,街边有卖熏豆干和“八月炸”的竹篮子,我们分别买了一些,这里的牛肉很有名,还买了点牛肉干,然后在一家土菜馆前落座,要了青椒腊肉、炒竹笋片、粉条肉末和莴笋尖,等菜的间隙,品尝了原生态水果“八月炸”,以前在秦岭山里也吃过这个,但北川的“八月炸”籽实比较坚硬,卖果的农妇告诉我们,籽实有毒不可咬碎,吃时要么咽下去,要么吐出来,千万不要咬碎哦。而秦岭的“八月炸”籽粒细小是可以毫不费劲吃下去。




菜上来了味道不错,米饭随便吃,也许是饿了,四个菜全部吃完,几人又去买了牛肉酱和牛肉干,然后乘大巴来到了禹王桥,这里有大禹展馆,只是门没有开,只有几个着羌族服饰的男女小青年在拍照。对面的“巴拿恰”门楼气派,这是新县城的标志之一,沿着步行街行走,两边全是商铺,卖的最多的是荞面麻饼、荞麦酥、还有腊肉、荞麦皮、胡萝卜干、霸王花干等等。





“巴拿恰”是羌族语言:意思是做买卖的地方。碉楼是羌族的建筑特色,我们登上一座最高的碉楼,在上面鸟瞰步行街,这里的建筑黄色与青色交错,颜色和谐美观,建筑群错落有致,新县城的美令人欣慰,也冲淡了对老城的沉重感,只是禹王宫没有开放,只能拍拍外面算了。





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