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在博客首页读到一个叫张忆博老师博文——《假如曹操做企业……》,颇受启发。于是便在张老师博客里留言大发议论。没想到招来“小罗的牙齿”和“东张西望”两位博友的口水。“小罗的牙齿”说跟着曹操有肉肉吃,说跟着刘备只会喝西北风。为此我们俩大战了N回合,并约定来日再战。东张西望这位仁兄也在里面东扯西拉,还煽风点火。一个叫“大老爷们”的家伙也加入战团,一时间把人家张老师博客搞得“乌烟瘴气”“战火连天”。俨然也成了一个“三国演义”。在此我把我的观点总结一下,权作纪念。
首先得声明一下,我说道的三国英雄是《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人物,当然在下才疏学浅,也没有去研究《三国志》。至于大家信奉的新版《三国》,我觉得是浪费钱财,第一次浪费上亿巨资之后,还要花800万改错款,一错再错。我看完两三集之后,上吐下泻,为了不害非典型性“不伦不类”病,决心不再犯错。这也许很扫“东张西望”和“小罗的牙齿”的兴致。
言归正传,“企业家”不是贩卖企鹅为业的专家。企业家的基本素质:眼光、胆识、组织能力。从这个基本素质的角度来讲,三国集团里面,这样的人物大概就只有这些:曹操、刘备、孙坚、孙策、孙权。在此期间存在过的一些集团领军人都没有作为企业家的完备素质。黄巾军张角眼光太差,公然与大汉天下作对,“乱臣贼子”的帽子自己要戴,自然天下人人得而诛之了。董卓、袁绍兄弟鼠目寸光,不识时务,对人才的组织管理能力太差,是一路货色,难成大事。吕布、马超父子有胆识,可眼光欠佳,人才资源明显不足,组织能力欠佳,难以自立。青梅煮酒的两大英雄,“生子当生孙仲谋”的孙氏集团都是人间俊杰,颇有政治家眼光,有胆识,又能知人善任,善于调兵遣将,管理能力组织艺术精湛。自然他们有“企业家”的潜质。
光有企业家潜质还不能算是企业家。还要具备“企业家精神”。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
综合一下,曹操恐怕要因他的“奸”退出“企业家”的队伍了。曹操缺少了诚信,疑心重,难以和自己集团内部的人以诚相待,难以和其他集团形成诚信合作,尔虞我诈,企业缺少这样一块基石,也只能是海市蜃楼,昙花一现。跟曹操混的,太聪明了,会被曹操给弄死,比如杨修,稍微有些聪明才智的,最终也没有好下场,比如,华佗、许攸之类的人。只有那些猪脑子,才心甘情愿死心塌地跟着曹操干,因为这些猪脑子最容易被曹操忽悠。像“小罗的牙齿”大概就属于猪脑子一类。
而孙权缺少创新精神,死守就业,就连自己的祖宗旧业也经常难以保全,还称得上是“企业家”吗?就如张老师说的,了不起一个比较争气的“富二代”罢了。剩下的就只有三个人了,刘备、孙坚、孙策。
可是,光具备这样的素质和精神算是企业家吗?那就陷入了主观主义的泥淖了,物质基础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自己的企业要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够独立生存,能够独立自主的参与市场竞争。这样的集团也只有鼎立而三的三个集团,袁绍和董卓集团,不过前面讲过,董卓、袁绍、曹操、孙权都已经被排除了。这里还要排除掉孙坚,他那个企业规模还没有上来。那么就只有刘皇叔和孙策称得上是三国版的企业家了。孙策英年早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企业家没有长寿的本钱还是不行,不然就是“企死家”了。
假如像超女快男,还有个复活赛的话,曹操在以上这些被淘汰的选手里面当然毫无疑义地复活成功。假如曹操跟刘备PK的话,曹操干的是国有企业,而且是垄断企业,自然得天独厚,打着国家的旗号,用着国家的高级人才,做着最赚钱的事,享受着最好的待遇,这份优越谁都比不上!
而刘备干的是民营企业的老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作为第一代创始人来讲,不乏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可以齐心协力,干得有声有色。缺点很明显,也就是为了各股东的权利,企业有的时候要不洗洗上整体利益。所以刘备要为张股东、关股东报仇,结果输了。后期只剩下个破烂摊子,加上后继无人,留下一个诸葛总经理苦苦支撑……
另外孙权是私人企业的老板,老祖宗的家业大,基础好,只要按部就班就能做好。当然也有危难时刻,这个时候,只要能知人善任,还是能够渡过难关,。孙权这人很平庸,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宽容,关键时候能够听取正确意见,能用对人。
最后得出结论:曹操是个不错的企业管理者,刘备叫“农民企业家”,孙权是企业较好的继承人。
加载中,请稍候......